江城子·草堂潇潇淅江头

草堂潇潇淅江头。

傍林丘。

买扁舟。

隔岸红尘,无路近沙鸥。

枕上有书尊有酒,身外事,更何求。

暮云归鸟仲宣楼。

敝貂裘。

为谁留。

千古书生,那得尽封侯。

好在半山亭下路,闻未老,去来休。

作者简介(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江城子·草堂潇潇淅江头

《江城子·草堂潇潇淅江头》是元代文学家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草堂潇潇淅江头,

在靠近江头的草堂里,

傍林丘,买扁舟。

靠近林丘,买了一只小船。

隔岸红尘,无路近沙鸥。

对岸是红尘滚滚,无法靠近那些在沙洲上的鸥鸟。

枕上有书尊有酒,

枕头上有书和酒,

身外事,更何求。

除了这些,我无所求。

暮云归鸟仲宣楼,

夕阳下,乌云散去,鸟儿归巢,

敝貂裘,为谁留。

破旧的貂皮大衣,留给了谁?

千古书生,那得尽封侯。

千古书生,怎么可能尽享封侯之位。

好在半山亭下路,

幸好在山脚下的亭子旁边的路上,

闻未老,去来休。

还能听到远方的消息,不老不衰,来去自由。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草堂位于江头的景象。诗人在这个宁静的环境中,拥有书和酒作为伴侣,远离尘嚣和世俗的纷扰。他观察着对岸的红尘滚滚,却无法接近那些在沙洲上的鸥鸟,暗示了他与世界的隔离和超脱。诗人自嘲地说,他是千古书生,但却无法达到封侯的地位。然而,他庆幸自己身处在山脚下的亭子旁边的路上,仍然能够听到外界的消息,保持着一份自由和活力。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一种追求自由和超脱的心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自我反思,诗人表达了对尘世的疏离和对内心自由的向往。整首诗词给人以宁静、淡泊和自由的感觉,展示了元代文学的特点和元好问独特的写作风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江城子·草堂潇潇淅江头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潇潇草堂扁舟沙鸥红尘无路隔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