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二首

宸心恻恻念污莱,南御西池闭不开。

长乐鸣鞘千乘出,顾成荐鬯万方来。

从臣暗泣新宫柳,父老行依辇路槐。

双阙影斜朱户启,都人留看属车回。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再和二首

诗词:《再和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苏辙

宸心恻恻念污莱,

南御西池闭不开。

长乐鸣鞘千乘出,

顾成荐鬯万方来。

从臣暗泣新宫柳,

父老行依辇路槐。

双阙影斜朱户启,

都人留看属车回。

中文译文:

皇上的心情悲伤,思念被毁的宫殿。

南御西池的门紧闭着,无法打开。

长乐宫鸣鞘,千乘车出发,

守卫顾成奉上了祭祀之酒,万方百姓前来观看。

忠臣们暗暗流泪,新宫殿里的柳树也低垂着。

老百姓们沿着辇道前行,路旁的槐树见证着。

双阙的影子倾斜,红漆的门户打开,

城中的人们留下来观看归来的车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辙写给宋仁宗的,表达了对国家衰落和人民苦难的思念和忧虑之情。

诗中描述了皇上对被毁的宫殿的思念之情,表现了他对国家的关切和忧愁。南御西池紧闭的景象象征着国家的困境,无法开放,无法恢复昔日的辉煌。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皇帝举行盛大祭祀的场面,长乐宫的鞘鸣,千乘车队出发,顾成献上祭祀之酒,万方百姓前来观看。这些描写表现了皇帝对国家的殷切期望,希望通过祭祀来祈求国家的安宁与繁荣。

诗的后半部分,苏辙通过描写忠臣们的泪水和老百姓们沿着辇道前行,表达了人民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皇帝的依附,同时也暗示了国家的艰难境地。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双阙的影子倾斜,红漆的门户打开,城中的人们留下来观看归来的车队。这里展示了皇帝归来时的盛况,以及人们的欢迎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宫殿毁损、祭祀仪式、人民苦难和皇帝归来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人民疾苦的思考和忧虑。诗的语言简练,形象生动,通过景物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与期望,体现了宋代士人对国家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再和二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双阙万方千乘污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