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菩萨蛮(和夏中玉)
《菩萨蛮(和夏中玉)》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与君欲赴西楼约。
西楼风急征衫薄。
且莫上兰舟。
怕人清泪流。
临风横玉管。
声散江天满。
一夜旅中愁。
蛩吟不忍休。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种离别之情。诗人与他的朋友约定在西楼相会,但是风很急,征衫很薄,所以诗人劝告朋友不要上兰舟,以免引起离别时的悲伤泪水。诗人站在风中,横吹玉管,声音传散到江天之间,整个夜晚都被忧愁所笼罩。蛩蛩的鸣叫声不断,让人难以入眠,因为他们也感知到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凄婉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离别时的忧伤之情。诗人通过对风的描写,展现了离别的残酷和无奈,他劝告朋友不要上船,是出于对友谊和情感的珍重。诗中的横吹玉管和江天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和孤寂。整首诗以愁绪和离别情感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凸显了人情之脆弱和无奈。蛩吟的描写更是增加了诗词的忧愁氛围,使诗人的离愁别绪更加深刻。
辛弃疾的《菩萨蛮(和夏中玉)》以其深刻的离愁别绪和凄婉的诗意而闻名。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精准的语言,表达了人在离别时的悲伤和无奈,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心弦。它展现了人情的脆弱和友情的珍重,具有浓厚的离愁别绪和深邃的情感表达,是辛弃疾众多优秀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