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诗品

若纳水輨,如转丸珠,夫其可道,假体如愚。

荒荒坤轴,悠悠天枢。

载要其端,载闻其符。

超超明神,反反冥无。

来往千载,是之谓乎!

作者简介(司空图)

司空图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二十四诗品

诗词:《二十四诗品》

朝代:唐代

作者:司空图

若纳水輨,如转丸珠,

夫其可道,假体如愚。

荒荒坤轴,悠悠天枢。

载要其端,载闻其符。

超超明神,反反冥无。

来往千载,是之谓乎!

中文译文:

仿佛纳水轮,像转动的珠子,

这真可道,假装愚蠢。

荒凉的坤轴,悠远的天枢。

承载着关键,传递着符号。

超越明亮的神灵,反映着深沉的虚无。

千年来往,这就是所谓的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唐代的作品,作者是司空图。全诗以一种隐晦的方式表达了人生和宇宙的奥秘。

诗中描述了一种仿佛纳水轮、转动的珠子的景象,这种景象在诗中被用来比喻人生和宇宙的运行。作者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人生和宇宙的莫测性和复杂性。

诗中提到的"荒荒坤轴,悠悠天枢"暗示了宇宙的广袤和深远。坤轴和天枢被视为宇宙的核心和支点,承载着宇宙的运行和秩序。

"载要其端,载闻其符"表达了信息传递的重要性。这里的"端"可以理解为信息的源头,"符"则是指传递信息的符号或标记。诗中提到的"超超明神,反反冥无"则暗示了信息的超越性和深沉的意义。

最后两句"来往千载,是之谓乎!"则表达了这种奥秘和疑问。千年来往,人们对于宇宙的探索和思考从未停止,而这种探索和思考也正是人类对于宇宙奥秘的追问。

整首诗词以意象丰富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和疑问。通过描绘宇宙的运行和信息传递的重要性,诗中表达了对于宇宙奥秘的追求和思考的无尽性。这首诗词在艺术上给人以启迪,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深入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二十四诗品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悠悠来往天枢水輨丸珠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