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祀圜丘歌 昭夏

重阳禋祀。

大报天。

丙午封坛。

肃且圜。

孤竹之管。

云和弦。

神光未下。

风肃然。

王城七里。

通天台。

紫微斜照。

影徘徊。

连珠合璧。

重光来。

天策蹔转。

钩陈开。

作者简介(庾信)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周祀圜丘歌 昭夏

《周祀圜丘歌 昭夏》是南北朝时期庾信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重阳禋祀的盛况。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大报天。

丙午封坛。

肃且圜。

孤竹之管。

云和弦。

神光未下。

风肃然。

王城七里。

通天台。

紫微斜照。

影徘徊。

连珠合璧。

重光来。

天策蹔转。

钩陈开。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重阳禋祀的盛况。重阳禋祀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祭祀仪式,主要祭祀天地神明,以祈求国家的繁荣和平安。诗中描绘了禋祀仪式的场景,表达了对神明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

赏析:

诗词以简洁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描绘了禋祀仪式的盛况。首句"大报天"表达了庄重庆祝的氛围,"丙午封坛"指的是禋祀所用的坛台,"肃且圜"形容了整个仪式庄重而庄严。"孤竹之管"和"云和弦"描绘了音乐的奏鸣声,为仪式增添了肃穆的氛围。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仪式的氛围和场景。"神光未下"指的是神明的光辉尚未降临,"风肃然"描述了风的沉静安宁。"王城七里"指的是禋祀举行的地点,"通天台"是禋祀所在的高台,"紫微斜照"指的是紫微星斜射的光芒,"影徘徊"形容了仪式中众人的身影在光芒中晃动。

最后几句"连珠合璧,重光来"表达了仪式的高潮,意味着神明的光辉降临。"天策蹔转,钩陈开"则描绘了天策星的转动和神明的降临,象征着神明的祝福和国家的繁荣。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将禋祀仪式的盛况生动地展现出来,表达了对神明的崇敬和对国家繁荣的祈愿。同时,诗词也通过音韵的把控和节奏的运用,使整首诗词具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给人以静谧而庄重之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周祀圜丘歌 昭夏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禋祀大报丙午封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