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陆子履学士通判宿州

雷雨初过草木新,汴堤杨柳绿阴匀。

已看画舸逐流水,不惜长条折与人。

淮境秋传蟹螯美,郡斋凉爱蚁醅醇。

睢南莫久留才子,宣室归来问鬼神。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送陆子履学士通判宿州

《送陆子履学士通判宿州》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雷雨初过草木新,

汴堤杨柳绿阴匀。

已看画舸逐流水,

不惜长条折与人。

淮境秋传蟹螯美,

郡斋凉爱蚁醅醇。

睢南莫久留才子,

宣室归来问鬼神。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送别陆子履学士通判宿州的场景。诗人通过自然景物和一些隐喻,表达了对陆子履的赞美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和才子的思念之情。

赏析:

首先,诗人以雷雨初过、草木更新的景象开篇,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万物复苏的景象。接着,诗人描绘了汴堤上绿柳成荫的美景,这里的杨柳绿阴匀称,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诗中提到了画舸逐流水,表达了陆子履的才华出众,如同画舸在流水中自由自在地航行。诗人表示愿意不惜长条折与人,意味着愿意为了友情和才子的离别而付出一些代价。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淮境秋传蟹螯美和郡斋凉爱蚁醅醇,这些都是对宴会美食的描绘,表达了对陆子履在宴会上的享受和赞美。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陆子履的留恋之情和对他归来后的期待。睢南指的是睢州,诗人希望陆子履不要久留在那里,而是早日归来,让他可以与他一起探讨文学和思考人生的问题。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运用隐喻,表达了对陆子履的赞美、祝福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友情和才子的珍视和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送陆子履学士通判宿州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归来草木流水才子宣室鬼神长条画舸久留蟹螯雷雨淮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