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云际寺

白盖微云一径深,东峰弟子远相寻。

苍苔路熟僧归寺,红叶声乾鹿在林。

高阁清香生静境,夜堂疏磬发禅心。

自从紫桂岩前别,不见南能直至今。

作者简介(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宿云际寺

宿云际寺

白盖微云一径深,

东峰弟子远相寻。

苍苔路熟僧归寺,

红叶声乾鹿在林。

高阁清香生静境,

夜堂疏磬发禅心。

自从紫桂岩前别,

不见南能直至今。

译文:

夜晚的云层覆盖着古寺,

白色的屋顶微微隐约,

一条深深的小径引向寺庙。

东峰的弟子们远离彼此而来相见。

青苔已经长满了路面,

熟悉的僧人回归寺庙,

林中传来红叶沙沙的声音,

干燥的空气中鹿在奔跑。

高阁中弥漫着清香,

创造出宁静的境地,

夜晚的大殿里,

散发着疏磬的声音,

激发禅宗的心灵。

自从在紫桂岩前告别之后,

再没有见过南能大师,

直到今日仍然不见踪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云层覆盖下宿在云际寺的情景。作者用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词语,以及凝练的形象描写,表达了他对僧人们归寺的欢迎,以及对禅宗修行的赞美。

诗的前两句"白盖微云一径深,东峰弟子远相寻"揭示了云层覆盖下的宁静寺庙,以及僧人们来到这里的远途相见。接下来的两句"苍苔路熟僧归寺,红叶声乾鹿在林"描绘了寺庙中熟悉的场景,表达了僧人们回到古寺的温馨和宁静。紧接着,作者写到"高阁清香生静境,夜堂疏磬发禅心",描绘了寺庙中的高阁和夜晚的大殿,以及悦耳的禅音,表达了对禅修的推崇和赞美。最后两句"自从紫桂岩前别,不见南能直至今"表明了作者和南能大师的别离,以及长久以来没有再见到南能大师的遗憾之情。

整首诗情感平和,节奏自然流畅。作者运用生动的描写和富有韵律感的语言,将自然景物和人文特色融为一体,展现了古代僧寺的宁静和禅修的洗礼。这首诗意境深邃,给人以宁静、静谧的感受,也是对禅宗修行的一种赞美和颂扬。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不见红叶高阁清香禅心弟子在林直至生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