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山色望中好,□□□□清。

连峰叠巘极目,高下与云平。

玉洞沈沈何处。

(玉清洞在溪水中)

隐映一溪烟树。

倒影碧波□。

唤起骖鸾客,丹灶夜光横。

□霞卷,风露滴,月华明。

佳人为我、垂手凄怨理秦筝。

千载虹桥新路。

依约幔亭歌舞。

一醉话浮生。

但得尊盈酒,莫问世间名。

作者简介(赵彦端)

赵彦端(1121~1175)字德庄,号介庵,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工为词,尝赋西湖谒金门词,有“波底夕阳红湿”之句。高宗喜曰:“我家裹人也会作此”!……"乾道、淳熙间,(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终左司郎官。彦端词以婉约纤秾胜,有介庵词四卷,及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均《宋史艺文志》并行于世。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是宋代赵彦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山色望中好,□□□□清。

连峰叠巘极目,高下与云平。

玉洞沈沈何处。(玉清洞在溪水中)。

隐映一溪烟树。倒影碧波□。

这首诗词描述了山水景色的美妙之处。山色在远处看起来十分优美,清澈的景象使人心旷神怡。连绵的山峰层叠在视野的尽头,高低与云彩平齐。诗中提到了玉洞,它沉沉地隐藏在溪水之中。一条溪流映衬着烟雾弥漫的树木,倒映在碧波之中。

唤起骖鸾客,丹灶夜光横。

□霞卷,风露滴,月华明。

佳人为我、垂手凄怨理秦筝。

千载虹桥新路。依约幔亭歌舞。

一醉话浮生。但得尊盈酒,莫问世间名。

诗中提到了唤起骖鸾客,指的是引起了游客的兴趣。诗中还提到了丹灶夜光横,可能指的是炉灶上的火光。霞光卷起,风露滴落,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周围。诗人思念着一位佳人,她为他弹奏着凄怨的秦筝。千年来,新的虹桥出现了,按照约定,在幔亭上歌舞欢庆。醉酒后畅谈浮生之事。只要有充满的酒杯,就不必问世间的名利。

这首诗词以山水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美景的赞美和对欢乐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山色、玉洞和溪流等元素,诗人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宁静。诗中还融入了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又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被外界的名利所困扰。整首诗词写意悠远、意境优美,给人以心灵的抚慰和思考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山色极目高下玉洞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