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袁通判游越中三首·鸿禧观

停舟过桥去,两岸绿垂杨。

绕屋水为界,入门花满廊。

如今为道观,闻昔是书堂。

此意与谁说,春风湖渺茫。

作者简介(陈著)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同袁通判游越中三首·鸿禧观

《同袁通判游越中三首·鸿禧观》是宋代诗人陈著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袁通判一同游览越州时的景象。

诗词的中文译文:

停舟过桥去,两岸绿垂杨。

绕屋水为界,入门花满廊。

如今为道观,闻昔是书堂。

此意与谁说,春风湖渺茫。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游览越州的景色,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的第一句写道:“停舟过桥去,两岸绿垂杨。”这里,诗人停船过桥,两岸绿树垂柳,景色宜人。这里的桥和绿树为整个画面增添了生动的元素,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第二句写道:“绕屋水为界,入门花满廊。”诗人所到之地是一座环绕着房屋的水域,门前廊道上开满了花朵。这里描绘了宁静而美丽的景象,给人一种宁谧和闲适的感觉。

第三句写道:“如今为道观,闻昔是书堂。”这里指出了这个地方的变迁。曾经是一所书堂,如今却成为一座道观。这里暗示了时光的变迁,人事如梭,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

最后两句写道:“此意与谁说,春风湖渺茫。”诗人在思考这个变迁背后的含义,但他不知道应该向谁讲述这种感慨。春风吹过,湖面远远,似乎无人能够理解他的心情。

整首诗以平凡的行程为背景,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历史变化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对宁静、美丽和变迁的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关系。这首诗朴素而含蓄,给人以深深的思考与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同袁通判游越中三首·鸿禧观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两岸过桥渺茫此意入门书堂花满廊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