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门山

早入温门山,群峰乱如戟。

崩崖欲相触,呀豁断行迹。

脱屐寻浅流,定足畏欹石。

路尽十里溪,地多千岁柏。

洞门昼阴黑,深处惟石壁。

似见丹砂光,亦闻钟乳滴。

灵池出山底,沸水冲地脉。

暖气成湿烟,濛濛窗中白。

随僧入古寺,便是云外客。

月出天气凉,夜钟山寂寂。

作者简介(王建)

王建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生于颍川(今河南许昌),唐朝诗人。其著作,《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2卷。

温门山

温门山

早入温门山,群峰乱如戟。

崩崖欲相触,呀豁断行迹。

脱屐寻浅流,定足畏欹石。

路尽十里溪,地多千岁柏。

洞门昼阴黑,深处惟石壁。

似见丹砂光,亦闻钟乳滴。

灵池出山底,沸水冲地脉。

暖气成湿烟,濛濛窗中白。

随僧入古寺,便是云外客。

月出天气凉,夜钟山寂寂。

【中文译文】

早晨进入温门山,群峰乱状像兵器。

陡峭的悬崖差点碰到,我忍不住一声惊叹。

脱下鞋子寻找浅流,站定害怕岩石倾倒。

走到尽头是十里溪,地上有很多千岁柏树。

洞穴的门口昼间昏暗黑,深处只有坚硬的石壁。

似乎看到红色砂子发光,也能听到钟乳石滴落的声音。

灵池从山底流出,沸水冲击着地脉。

温暖的气息形成湿雾,薄薄地散布在窗户里。

跟着僧人进入古寺,便成了云之外的客人。

月亮升起天气凉爽,山上只有夜钟的寂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早上进入温门山的情景。整首诗的氛围是安静神秘的,通过描绘山川的景色和气氛,传递出一种宁静、超脱尘世的感觉。

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山峰和悬崖的形状,将其比喻为乱状的兵器,给人一种壮观而凶险的感觉。诗人脱下鞋子寻找浅流时定住脚步,害怕岩石倾倒,展示了人与大自然的相互关系中的微弱和渺小。

诗人描绘了一幅寂静神秘的画面,洞门阴黑,深处只有石壁。诗人除了看到看到红色砂子发光,还能听到钟乳石滴下的声音。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山中洞穴的幽深和神秘。

诗的后半部分描写了灵池的景象,灵池从山底流出,沸水冲击地脉,温暖的气息形成湿雾,弥漫在窗户中。最后诗人跟随僧人进入古刹,成为云外的客人,寂静的夜晚只有夜钟钟声。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诗人表达了一种追求宁静和超脱尘世的情感。诗中的温门山被描绘成一个神秘而安静的地方,人在其中可以放下尘世的纷扰,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和无穷的魅力,同时也暗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微弱和处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行迹群峰浅流脱屐千岁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