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二十一首)

平居观群物,纷纷争朵颐。

≮舌不能胜,兵戈遂相随。

古来豪杰士,于今安所之。

大运一朝至,孰分贤与蚩。

所以四老人,去采商山芝。

清风扇六合,百世真吾师。

作者简介(刘基)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咏史(二十一首)

《咏史(二十一首)》是明代刘基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平日我观察世间的事物,纷纷争相追求满足。

舌头无法描述这一切,而兵戈因此而产生。

从古至今,豪杰士人,究竟安身之处何在?

命运的轮回一旦到来,谁能分辨聪明和愚昧?

因此,四位老者前去采集商山的仙草。

清风吹拂六合,百世的真理成为我的师长。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世事的观察和思考。他看到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过程中,争相争夺和追逐。然而,这种争斗和竞争最终导致了战争和血腥冲突。作者反思了古代的英雄士人,思考着现在的社会环境是否存在他们安身立命的地方。他认为当命运的运转到达时,人们是否能区分智慧和愚昧。为了寻求真理和智慧,作者提到了四位老者前去采集商山的仙草。最后,他借用清风扇动六合的意象,表达了对百世真理的追求,将其视为自己的导师。

赏析:

《咏史(二十一首)》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命运的思考。诗中使用了对比和转折的手法,通过对人们追逐物质和战争的描绘,突出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疑问和反思。他通过提及古代英雄士人和现代社会的对比,暗示了对当下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质疑。最后,通过清风和真理相联系的形象,表达了对智慧和真理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词在表达中融合了哲学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给人以深思熟虑的感受。作者通过简练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将复杂的思想表达得深入浅出。同时,他通过对古代英雄士人和现代社会的对比,呈现了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的思考,使这首诗词具有了更加普世的价值和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咏史(二十一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不能相随老人吾师兵戈平居风扇朵颐大运六合安所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