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崔二十四常侍

貂冠初别九重门,马鬣新封四尺坟。

薤露歌词非白雪,旌铭官爵是浮云。

伯伦每置随身锸,元亮先为自祭文。

莫道高风无继者,一千年内有崔君。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哭崔二十四常侍

《哭崔二十四常侍》

貂冠初别九重门,

马鬣新封四尺坟。

薤露歌词非白雪,

旌铭官爵是浮云。

伯伦每置随身锸,

元亮先为自祭文。

莫道高风无继者,

一千年内有崔君。

中文译文:

貂冠初次离开九重宫门,

骏马鬣毛刚刚被安放在四尺高的坟墓上。

薤草上的露水不如白雪,

墓碑上的官爵名号只是浮云。

伯伦常年带着重锸,

元亮先为自己写祭文。

不要说高风无继者,

在这千年间有崔君这样的人存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为了纪念唐朝时的著名宰相崔伯伦和韩元亮而写的。他们都是当时的贤臣,尽职尽忠。诗中表达了对崔伯伦和韩元亮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诗人通过描写崔伯伦戴着重锸、韩元亮亲自为自己写祭文的情景,表现了他们生前身居高位、权势滔天的形象。然而,诗人却提醒我们,地位和名号虽然在当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最终都是暂时的,都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相比之下,像崔伯伦和韩元亮这样的高风亮节的人物,才是真正值得怀念和传颂的。他们的价值在千年之后仍然存在。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作者对崔伯伦和韩元亮的敬佩之情,并通过对地位和名号的思考,引发读者对真正的价值和传承的思考。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传统美德的赞扬和对功业的推崇,带给人们一种深沉的思考和思绪。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浮云高风歌词莫道继者薤露官爵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