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书事

日落风风高风高,驱车行远郊。

中心有所悲,古墓穿黄茅。

茅中狐兔窠,四面乌鸢巢。

鬼火时独出,人烟不相交。

行行近破村,一径欹还坳。

迎霜听蟋蟀,向月看蟏蛸。

翁喜客来至,客业羞厨庖。

浊醪夸泼蚁,时果仍新苞。

相劝对寒灯,呼儿爇枯梢。

性朴颇近古,其言无斗筲。

忧欢世上并,岁月途中抛。

谁知问津客,空作扬雄嘲。

山行书事

《山行书事》是唐代长孙佐辅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日落风风高风高,

驱车行远郊。

中心有所悲,

古墓穿黄茅。

茅中狐兔窠,

四面乌鸢巢。

鬼火时独出,

人烟不相交。

行行近破村,

一径欹还坳。

迎霜听蟋蟀,

向月看蟏蛸。

翁喜客来至,

客业羞厨庖。

浊醪夸泼蚁,

时果仍新苞。

相劝对寒灯,

呼儿爇枯梢。

性朴颇近古,

其言无斗筲。

忧欢世上并,

岁月途中抛。

谁知问津客,

空作扬雄嘲。

诗词的中文译文:

太阳落下,风吹得很高,

驾车行走在远郊。

内心有些悲伤,

古墓穿过黄茅。

茅草中有狐狸兔子的窝,

四周乌鸦巢穴。

鬼火时常独自出现,

人烟不相交。

一路行走,接近破旧的村庄,

一条小径蜿蜒而上。

迎霜时听蟋蟀的鸣叫,

望着月亮看螃蟹。

老翁高兴地迎接客人的到来,

客人的成就让他羞愧自己的厨艺。

粗劣的酒夸耀着泡蚂蚁的本领,

时令的果实依然饱满。

互相劝勉,对着寒冷的灯火,

呼唤孩子烧燃枯梢。

性格朴实,颇有古人的风范,

他的言辞没有华丽的修饰。

忧愁和欢乐并存于世间,

岁月在旅途中匆匆流逝。

谁知道那些虚有问津的客人,

只是扬雄式的嘲讽。

诗意和赏析:

《山行书事》描绘了一幅寂寞而凄凉的山野景象,同时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中的行者驱车行走在远郊,周围没有人烟,只有古墓穿过黄茅。茅中有狐兔的窝,四周有乌鸦筑巢,鬼火时常独自出现,形成了一种荒凉、神秘的景象。这一系列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知和对山野的独特情感。

诗人接着描述了一座破旧村庄的景象,一条欹斜的小径,夜晚迎霜时听到蟋蟀鸣叫,望着月亮看螃蟹。这些描写充满了怀旧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宁静和美好事物的向往。

接下来,诗人写到了一位老翁高兴地迎接客人的到来,但客人的成就让他感到羞愧自己的厨艺。这里反映了诗人对于客人的敬重和对自身才能的怀疑,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外界评价的敏感和自我反省的态度。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自己朴实、不华丽的性格为傲,认为自己的言辞不需要华丽的修饰。他感叹忧愁与欢乐并存于世间,岁月在旅途中匆匆流逝。最后,诗人提到那些虚有问津的客人,认为他们只是在扬雄式的嘲讽自己,表达了对于世俗评价的淡然和对真实自我的坚守。

整首诗词以凄凉、孤独的山野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人世间的感慨和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情境况的描绘,诗人展示了自己对于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真实的态度。整体上,这首诗词以简洁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俗的哲理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山行书事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高风中心古墓鬼火相交车行有所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