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顿起及第还蔡州

诏书京辅起沉沦,岁贡仍居第一人。

不愧得官名暂屈,自夸对策语深淳。

读书饱足终无厌,従宦奔驰自此新。

我去淮阳今不久,邻邦时得问音尘。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送顿起及第还蔡州

《送顿起及第还蔡州》是苏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送顿起及第还蔡州,

官场艰辛如沉沦。

年年贡试居第一,

名声不负其才勋。

得官虽暂屈居位,

对策深淳思绪纷。

读书饱足心无厌,

官场奔波展新文。

我离淮阳不久矣,

常问邻邦消息尘。

诗意:

这首诗是苏辙送别顿起,顿起是他的朋友,他已经及第(通过了科举考试)并被任命到蔡州,所以苏辙写下了这首诗送别他的朋友。诗中表达了对顿起在官场上所经历的艰辛的理解和敬佩,同时也赞美他在贡试中的优异成绩。尽管在得到官职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暂时的屈辱,但他的对策深思熟虑,展现出了他的才华和智慧。苏辙还提到自己读书的满足感和对新生活的期待,他即将离开淮阳,前往别的地方,期望能够与邻邦保持联系,了解消息尘埃。

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的形式表达了苏辙对顿起的赞赏和祝福,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官场生活和自己未来的期望。诗中描述了官场的艰辛和挑战,但也表达了对才华和智慧的崇敬。苏辙通过描写顿起的经历和自己的感受,传递了对友情、对官场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词简洁明快,语言流畅,通过对官场生活和个人追求的描绘,展示了宋代文人士人生百态和对友情、理想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送顿起及第还蔡州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岁贡音尘沉沦诏书第一人官名邻邦对策语深淳従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