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裴端公郊居

暂随红旆佐藩方,高迹终期卧故乡。

已近水声开涧户,更侵山色架书堂。

蒲生岸脚青刀利,柳拂波心绿带长。

莫夺野人樵牧兴,白云不识绣衣郎。

作者简介(韦庄)

韦庄

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题裴端公郊居

题裴端公郊居

暂随红旆佐藩方,

高迹终期卧故乡。

已近水声开涧户,

更侵山色架书堂。

蒲生岸脚青刀利,

柳拂波心绿带长。

莫夺野人樵牧兴,

白云不识绣衣郎。

中文译文:

题裴端公的郊居

暂时跟随红旗辅佐在郡守方面,

高尚的品质最终将要长眠在故乡。

已经近了水流的声音,开启了山涧的门户,

更加侵蚀了山色,搭建起书堂。

蒲草在岸边的脚根,青青利刃,

柳枝拂过水波,绿得像一条长长的带子。

不要夺取野人的樵牧之兴,

白云不认识绣衣的郎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韦庄题诗裴端公的郊居。裴端公是诗人韦庄的朋友,他担任过出使的职务,也曾在地方任职。诗中表达了对裴端公的钦佩和自己对乡村的向往之情。

诗人以自己暂跟随红旗,佐藩方的经历开头,说明自己曾在朝廷任职,有过辅佐国家的经历,但是他高尚的品质最终将长眠在故乡,这里流露出一种对朝廷职位的不重视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裴端公的居所,水声已经进入到了他家的院子里,山色也入侵了他的书房。这两句描述出了裴端公的居所处在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的场所,清幽宜人,有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诗的最后两句点到了自己的心声,不要夺取野人樵牧的兴致,白云不会认得绣衣郎,表达了对于独立自由的野人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于过于华丽的生活和名利的不屑。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官职的不重视,对乡村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自由独立的野人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描写裴端公的郊居和自己的内心感受,突出了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独立自由生活的价值观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故乡不识水声白云波心野人绿带书堂衣郎莫夺山色架柳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