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夜访澈上人

关西木落夜霜凝,乌帽闲寻紫阁僧。

松迥月光先照鹤,寺寒沟水忽生冰。

琤琤晓漏喧秦禁,漠漠秋烟起汉陵。

闻说天台旧禅处,石房独有一龛灯。

作者简介(李郢)

李郢,字楚望,长安人。大中十年,第进士,官终侍御史。诗作多写景状物,风格以老练沉郁为主。代表作有《南池》、《阳羡春歌》、《茶山贡焙歌》、《园居》、《中元夜》、《晚泊松江驿》、《七夕》、《江亭晚望》、《孔雀》、《画鼓》、《晓井》等,其中以《南池》流传最广。

长安夜访澈上人

《长安夜访澈上人》

关西木落夜霜凝,

乌帽闲寻紫阁僧。

松迥月光先照鹤,

寺寒沟水忽生冰。

琤琤晓漏喧秦禁,

漠漠秋烟起汉陵。

闻说天台旧禅处,

石房独有一龛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关西的木叶凋零,夜霜凝结,

我戴着黑色帽子,空闲地寻找紫色阁楼的僧人。

松树独自矗立,月光先照亮它旁边的苍鹤,

寺庙里很冷,沟渠中的水突然结冰。

悠扬的晨钟声传来,打断了秦禁中的寂静,

漠漠的秋烟从汉陵升起。

听说天台旧有禅修之地,

石房中独自燃着一盏小龛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李郢描述他在长安夜晚访问一位僧人的场景和感受。诗人首先描绘了秋天的寒冷景象,木叶凋零,夜霜凝结,寺庙寒冷。然后,诗人寻找一位紫色衣袍的僧人,希望能与其交谈。诗中的鹤和苍松象征着寂静和孤独,与诗人的寻觅情绪相呼应。接着,诗人听到了晨钟的声音,打破了秦禁中的寂静,秋烟从汉陵升起。最后,诗人听说有一个石房,独自照亮着一盏小龛灯,象征着禅修的宁静。整首诗以冷寂的景象烘托出诗人心里的孤寂和寻觅,表达了对禅修和内心安宁的向往。同时,也通过描绘寒冷的景象,在读者心中营造出了一种凄美的情感氛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闻说紫阁闲寻独有月光禅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