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曲 钱塘初夏

钱塘江上亲曾住。

司马*不是村父。

缕金衣唱彻流年,几阵纱窗梅雨。

梦回时不见犀梳,燕子又衔春去。

便人间月缺花残,是小小香魂断处。

鹦鹉曲 钱塘初夏

《鹦鹉曲 钱塘初夏》是一首作者为冯子振的诗词,关于钱塘江初夏的景色和情感。这首诗词的具体朝代未知。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钱塘江上亲曾住。

司马*不是村父。

缕金衣唱彻流年,

几阵纱窗梅雨。

梦回时不见犀梳,

燕子又衔春去。

便人间月缺花残,

是小小香魂断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钱塘江初夏的景色和作者的情感为主题,通过描绘江上的景色以及对往事和逝去的美好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流年逝去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诗的第一句“钱塘江上亲曾住”,表明作者曾在钱塘江畔生活过,这句话带有一种亲切感和对故乡的思念。

第二句“司马*不是村父”,这里的“司马”是一个神秘的人物,不是普通的村民,可能指的是作者的某位亲人或朋友。这一句增加了诗中的情感元素,使得诗词更加引人入胜。

第三句“缕金衣唱彻流年”,描绘了金衣的美丽,唤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并暗示时间的流逝。

接下来的两句“几阵纱窗梅雨。梦回时不见犀梳”,通过描写细腻的纱窗梅雨和失去了的犀梳(一种古代的发饰),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思念。

最后两句“燕子又衔春去。便人间月缺花残,是小小香魂断处”,通过描写燕子带走了春天、人间月缺花残,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春光和美好事物的遗憾。最后一句表达了香魂的消散和离别的伤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情感,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景色相结合,以唯美的语言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美好事物的怀念和遗憾,营造出一种淡雅、忧伤的意境,让人感受到岁月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无常与美丽。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鹦鹉曲 钱塘初夏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断处梦回不见人间燕子不是纱窗流年小小梅雨缕金衣香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