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杭僧道潜

月中依松鹤,露下抱叶蝉。

赋形已孤洁,发响仍清圆。

潜师本江海,浪迹游市廛。

髭长不能翦,衲坏聊复穿。

瘦骨见图画,禅心离攀缘。

出言可人意,一一皆自然。

问师藏何深,不与世俗传。

旧识髯学士,复従琏耆年。

尘埃既脱落,文彩自精鲜。

落落社中人,如我亦有旃。

柰何一相见,抚卷坐长叹。

归去勿复言,山林信多贤。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赠杭僧道潜

《赠杭僧道潜》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述了苏辙对道潜和尚的赞赏和思念之情。

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月中依松鹤,露下抱叶蝉。

在月光中,有只鹤停在松树上,有只蝉躲在草叶底。

赋形已孤洁,发响仍清圆。

它们的形态已经独立而纯洁,鸣叫声依然清脆悦耳。

潜师本江海,浪迹游市廛。

道潜和尚本是一位游历江湖的人,曾在江海间漂泊,也在城市里游历。

髭长不能翦,衲坏聊复穿。

他的胡须长而无法修剪,袈裟破旧但仍继续穿着。

瘦骨见图画,禅心离攀缘。

他瘦弱的身躯展现着一幅画面,他的禅心却远离尘世的纷扰。

出言可人意,一一皆自然。

他说话恰到好处,每一句话都自然而然地表达着人们的心意。

问师藏何深,不与世俗传。

问他的智慧到底有多深,他并不与世俗一般人传授。

旧识髯学士,复従琏耆年。

旧时的朋友,胡须的学士,再次与他相见已是白发苍苍的年纪。

尘埃既脱落,文彩自精鲜。

尘埃已经洗尽,他的文采更加出众。

落落社中人,如我亦有旃。

他在社会中自得其乐,像我一样也有自己的志向。

柰何一相见,抚卷坐长叹。

可是一旦相见,抚摩书卷,长时间地叹息。

归去勿复言,山林信多贤。

返回原处后不再言语,山林中有许多贤人。

这首诗描绘了道潜和尚的清净形象和超然心境,表达了苏辙对他的敬仰和思念之情。道潜和尚虽然生活简朴,但他的言谈举止自然得体,禅心超越尘世纷扰。苏辙对他的品行和智慧充满赞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道潜和尚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意蕴含着对清净心灵和高尚品德的向往,同时也呈现出作者对友谊和人生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赠杭僧道潜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不能浪迹松鹤江海赋形孤洁叶蝉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