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锁山十咏

古来得道人,一往无留踪。

胡为恋幽绝,努力抗祖龙。

冠簪宛如刻,藓蔓不敢封。

形化影未灭,石坚诚可通。

灵仙去已遥,聊尔惊凡庸。

作者简介(王易简)

王易简

王易简(生卒年不详)字理得,号可竹,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末登进士第,除瑞安主簿,不赴。入元,隐居不仕。易简笃于议论,多所著述,有《山中观史吟》。《乐府补题》有其咏物词四首,《绝妙好词》卷六载其词三首。

九锁山十咏

《九锁山十咏》是宋代王易简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古来得道人,

一往无留踪。

胡为恋幽绝,

努力抗祖龙。

冠簪宛如刻,

藓蔓不敢封。

形化影未灭,

石坚诚可通。

灵仙去已遥,

聊尔惊凡庸。

译文:

自古以来,修得道的人,

一往无痕迹。

为何执着幽绝之境,

努力抗拒祖龙之命。

头戴冠冕犹如雕刻,

青苔茵茵不敢封尘。

形体虽已消散,但影子未曾消逝,

坚固的石头仍可以穿透。

灵仙已经远去,

只为惊动凡庸之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修道者追求超脱尘世的心境。诗中的“得道人”指的是修炼有成的人,他们追求道之境地而不留下世俗的痕迹。作者对于修道者的选择感到疑惑,为什么他们如此执着于幽深、孤寂的境地,以至于要与祖龙(指世俗的束缚和命运)抗争。

诗中的“冠簪”象征高贵的地位,而“藓蔓”则代表了自然的生长和坚韧,它们都与修道者相呼应,展示了修道者内心的坚定与不可动摇。即使修道者的形体已经消散,但他们的影子依然存在,犹如石头一般坚固,仍然能够传递信息。

最后两句表达了修道者的境界已经远离尘世,他们也只是为了震惊那些平庸之人而留下痕迹。整首诗词通过对修道者境界的描绘,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的追求和对修道者选择的思考,同时也暗示了修道者的高贵和坚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九锁山十咏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不敢宛如灵仙得道冠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