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鲁漕喜雨二首

冬暖曾无欲雪天,正忧饥馑在新年。

忽闻夜滴檐前雨,便觉春归郭外田。

千里已知俱乐只,一尊亦拟共陶然。

其如使者拘台制,不肯花间听管弦。

作者简介(吴芾)

吴芾

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和鲁漕喜雨二首

《和鲁漕喜雨二首》是宋代吴芾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冬暖曾无欲雪天,

寒冬之中,温暖的阳光曾使雪花不再降下,

正忧饥馑在新年。

然而在新年之际,人们却正为饥饿而忧虑。

忽闻夜滴檐前雨,

突然听到夜晚檐前传来雨滴声,

便觉春归郭外田。

立刻感到春天回到了乡村的田野上。

千里已知俱乐只,

虽然相隔千里,大家都已知道这个好消息,

一尊亦拟共陶然。

就连一个人独自喝酒时也会因此而欢欣鼓舞。

其如使者拘台制,

然而,如果使者受到官员的限制,

不肯花间听管弦。

不愿意在花间欣赏音乐的演奏。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天的景象,人们在寒冷中忧虑着饥饿的问题。然而,突然听到夜晚传来的雨声,让人们感到春天已经到来,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喜悦。即使在这个消息传达的过程中受到限制,人们仍然会感到兴奋和快乐。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天的景象和人们的忧虑,展示了人们对于春天的期待和渴望。雨滴的声音成为转折点,使人们感到春天已经到来,为他们带来了希望和愉悦。诗中的"一尊"可能指的是一个独自喝酒的人,他也被这个好消息所感动。诗人通过对比冬天和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于春天、希望和喜悦的渴望。

整首诗以寥寥数语,表现了冬天到春天的转变,以及人们的情感和期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传递了对于春天的渴望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宋代诗人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和鲁漕喜雨二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新年不肯已知管弦花间雪天饥馑无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