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秋夜闻雁)

秋寒初劲。

看云路雁来,碧天如镜。

湘浦烟深,衡阳沙远,风外几行斜阵。

回首塞门何处,故国关河重省。

汉使老,认上林欲下,徘徊清影。

江南烟水暝。

声过小楼,烛暗金猊冷。

送目鸣琴,裁诗挑锦,此恨此情无尽。

梦想洞庭飞下,散入云涛千顷。

过尽也,奈杜陵人远,玉关无信。

作者简介(康与之)

康与之

康与之字伯可,号顺庵,洛阳人,居滑州(今河南滑县)。生平未详。陶安世序其词,引与之自言:“昔在洛下,受经传于晁四丈以道,受书法于陈二丈叔易。”建炎初,高宗驻扬州,与之上《中兴十策》,名振一时。秦桧当国,附桧求进,为桧门下十客之一,监尚书六部门,专应制为歌词。绍兴十七年(1147),擢军器监,出为福建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桧死,除名编管钦州。二十八年,移雷州,再移新州牢城,卒。

喜迁莺(秋夜闻雁)

《喜迁莺(秋夜闻雁)》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中文译文:

秋寒初劲。看云路雁来,碧天如镜。湘浦烟深,衡阳沙远,风外几行斜阵。回首塞门何处,故国关河重省。汉使老,认上林欲下,徘徊清影。江南烟水暝。声过小楼,烛暗金猊冷。送目鸣琴,裁诗挑锦,此恨此情无尽。梦想洞庭飞下,散入云涛千顷。过尽也,奈杜陵人远,玉关无信。

诗意: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和对故国远方的留恋之情。诗中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情景,云雁呈现出美丽的图景,碧天如镜,湘浦烟深,衡阳沙远,仿佛看到了故国的一方风景。诗人回顾过去,感慨故国的困苦和沉重,对中原使者的印象深刻,希望能够回到故国,然而现实却让他徘徊在清影之中,无法回到梦想之地。诗人将自己的思念和留恋比喻成飞过洞庭湖、散入云涛的鸟雁,表达了自己无尽的思念和愧疚之情。最后,诗人感叹自己的梦想和留恋已经逐渐消失殆尽,自己作为一个远离故土的杜陵人,无法获得故国的信息和联系。

赏析:

《喜迁莺(秋夜闻雁)》是一首以秋夜为背景的离别之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诗人对故国和离别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云路雁来、碧天如镜、回首塞门等,使诗歌富有画面感,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情感和对离别的痛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示了宋代诗人的才华和对离愁的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回首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