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六首) (以下《鄞游稿》)

伐木音久废,交友竟吾欺。

利害纷啖食,迫逐方交驰。

晨起践零露,四顾将安之?东路阻山海,北走到临淄。

临淄古齐国,淳风亦早衰。

惟闻管敬仲,尝受鲍叔知。

其人今已殁,乡里失其依。

知音苟不存,仗剑起旋归。

¤

感怀(六首) (以下《鄞游稿》)

诗词:《感怀(六首)(以下《鄞游稿》)》

朝代:明代

作者:戴良

伐木音久废,交友竟吾欺。

利害纷啖食,迫逐方交驰。

晨起践零露,四顾将安之?

东路阻山海,北走到临淄。

临淄古齐国,淳风亦早衰。

惟闻管敬仲,尝受鲍叔知。

其人今已殁,乡里失其依。

知音苟不存,仗剑起旋归。

中文译文:

伐木声已经久远停止,我竟然被交友所欺骗。

利益和损害纷纷吞噬,逼迫我不得不离开。

清晨起床踩在凉露上,四处环顾,将前方的去处确定?

东方的道路被山和海所阻,向北走到临淄。

临淄曾是古代齐国的都城,纯朴的氛围也早已衰落。

只听说过管敬仲的名字,曾受到鲍叔知的赏识。

如今那位人已经去世,我失去了在故乡的依托。

如果没有知音相伴,我将手持剑起程回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明代戴良创作的《感怀(六首)(以下《鄞游稿)》中的一首。诗词以个人的感怀和思考为中心,表达了作者对现实境遇的思考和对友情的失望。

诗的开头提到伐木声已经久远停止,暗喻生活中的困境。接着,作者感叹交友欺骗自己,这里可能指的是社交关系的虚伪和利益冲突。在现实的利害纷争中,作者感到被迫离开原来的环境,四处寻找归属感。

诗中提到东方的道路被山海所阻,北行到达临淄。临淄是古代齐国的都城,但如今已经衰落。这里作者通过描写古都的衰败,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社会变迁的感慨。

在临淄,作者听说过管敬仲的名字,他曾受到鲍叔知的赏识。这里提到两位古代的贤人,暗示了作者对于知音和敬仰之人的向往和渴望。然而,诗的结尾表明这位知音已经去世,作者失去了在故乡的依托,因此他决定手持剑回去,寻找新的归宿。

整首诗词通过对现实困境、友情欺骗和对知音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失落和对未来的迷茫。在明代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这首诗词通过个人的感怀,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困惑和追求。

感怀(六首) (以下《鄞游稿》)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四顾利害早衰逐方践零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