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

平江波暖鸳鸯语,两两钓船归极浦。

芦洲一夜风和雨,飞起浅沙翘雪鹭¤

渔灯明远渚,兰棹今宵何处。

罗袂从风轻举,愁杀采莲女。

作者简介(毛文锡)

唐末五代时人,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年十四,登进士第。已而入蜀,从王建,官翰林学士承旨,进文思殿大学士,拜司徒,蜀亡,随王衍降唐。未几,复事孟氏,与欧阳烔等五人以小词为孟昶所赏。《花间集》称毛司徒,著有《前蜀纪事》《茶谱》,词存三十二首,今有王国维辑《毛司徒词》一卷。

应天长

《应天长》

平江波暖鸳鸯语,

两两钓船归极浦。

芦洲一夜风和雨,

飞起浅沙翘雪鹭。

渔灯明远渚,

兰棹今宵何处。

罗袂从风轻举,

愁杀采莲女。

译文:

江面平静,暖风吹拂,鸳鸯鸟轻柔地交谈,

两只钓船成双成对地归于极端的港湾。

芦洲经过一夜风雨的洗礼,

浅沙上飞起了抬头挺胸的雪鹭。

渔灯在遥远的水渚上明亮如昼,

兰木船篙此夜将停靠何船站台?

罗裙随风轻轻抬起,

愁绪让采莲的女子夺去了生机。

诗意和赏析:

《应天长》这首唐代诗词通过描绘江湖景色,借以表达人们饱经风雨后的思乡之情和困顿之感。

第一、二句描绘了江湖平静的景象,以及鸳鸯鸟的柔情对话,抓住了现实世界中平凡而美妙的瞬间。词人以极简的形象语言,展示了美好的自然环境。

第三、四句通过描绘芦洲一夜的风雨,呈现了江湖中的变幻、不可抗拒的现实。雪鹭挺胸飞向浅沙,象征着人们在逆境中坚持生活,努力抬头。

第五句描绘了渔灯在遥远的水渚上明亮如昼,暗示了求知欲、思考的愿望。六句则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生活的追问,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最后两句通过描绘罗裙随风轻轻抬起,展示了采莲女子的愁绪和无助。她们在困境中积极前行,但又难以摆脱困局。

整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在现实面前的困惑和挣扎,同时也展现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思索。这种对生活的思考和追求是词人思想深邃而真挚的写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渔灯鸳鸯语明远采莲女罗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