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庵

予尝登高峰,近瞰碧溪坞。

老松如卧龙,夹道忽腾翥。

危梯过百折,直下看云雨。

善导有遗踪,十佛从口吐。

岁久缺其三,尘埃谁复数。

佛寿倘能读,佛像谅可补。

绕山行道迹,会转坦无阻。

中休有磐石,蔽日多林莽。

安得德山流,来为此峰主。

结茅孤顶上,端坐诃佛祖。

高峰庵

《高峰庵》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吕希纯。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曾经攀登高峰,

近距离俯瞰碧溪的山谷。

古老的松树如同卧龙,

它们夹道间突然直冲云霄。

险峻的梯子蜿蜒百折,

从这里直接俯瞰云雨。

善导的雕像仍然留下痕迹,

十位佛祖从他们的口中吐出。

岁月的风雨已使其残缺三分,

尘埃飞扬,难以计数。

如果能够阅读佛经的话,

佛像的缺憾或许可以弥补。

绕着山行走,道路的痕迹会转坦无阻。

中途休息有一块巨石,

被茂密的树林和草丛所掩盖。

能否有一条德行流动于山间,

来为这峰顶之主?

我筑起茅屋独坐于顶峰,

静坐咒诅佛祖。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攀登高山、俯瞰山谷的景象。他描述了高山上的古老松树,它们犹如蛰伏的巨龙,突然间直冲云霄,给人以震撼。诗人通过描述攀登的险峻梯子和从高处俯瞰云雨的景色,表达了他的冒险精神和追求卓越的意愿。他还提到了善导的雕像,暗示了佛教的存在和影响。岁月的流逝使佛像残缺不全,诗人希望通过阅读佛经来填补这些缺憾。诗人也思考了生活中的道德和善行,希望能够在这座山上找到一条德行流动的路径。最后,他建起茅屋,独自坐在山顶,发出对佛祖的诅咒,表达了对宗教的质疑和对自由思考的追求。

赏析:

《高峰庵》以生动的描写和意象丰富的语言展现了作者攀登高山的经历和内心的思考。诗中的景物描绘生动而具体,如老松如卧龙、危梯过百折、直下看云雨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通过对善导的雕像和佛像的描绘,诗人探讨了信仰和宗教的话题,并在其中表达了对于信仰的思考和质疑。诗人还通过描绘山间的道路和磐石,表达了他对于德行和善行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现实社会中道德荒漠的不满和对人类行为的反思。最后,诗人选择独自坐在山顶的茅屋中,诅咒佛祖,表达了对传统信仰的怀疑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整首诗既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宗教的思考,又融入了对人生、道德和自由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精神。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了对信仰、人生意义和自由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高峰庵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高峰直下遗踪云雨夹道危梯善导腾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