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远其七

妾在舂陵东。

君居汉江岛。

一日望花光。

往来成白道。

(上二句一作

日日采蘼芜。

上山成白道。

)

一为云雨别。

此地生秋草。

秋草秋蛾飞。

相思愁落晖。

何由一相见。

灭烛解罗衣。

(上二句一作

昔时携手去。

今日流泪归。

遥知不得意。

玉箸点罗衣。

)

作者简介(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寄远其七

《寄远其七》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妾在舂陵东。

君居汉江岛。

一日望花光。

往来成白道。

云雨别离间。

此地生秋草。

秋草秋蛾飞。

相思愁落晖。

何由一相见。

灭烛解罗衣。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与所爱的人分隔两地的情感和相思之苦。诗人自称为妾,在舂陵的东方,而所爱的人则居住在汉江的岛上。诗人望着花光思念对方,彼此之间来往的路成为了成白的道路(可能指一条白色的道路或是相思之路)。

他们的分离如同云雨般的别离,而此地的秋草生长茂盛。秋草之间飞舞的秋蛾,象征着相思之情。诗人的相思之情像是夕阳的余晖,悲伤而凄凉。他们渴望相见,但是却无法实现,只能在夜晚熄灭蜡烛,解开罗衣,寄托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与所爱之人的离别之苦和相思之情。通过对自己和所爱之人的地理位置的描写,诗人将两地的距离和相思之苦巧妙地融合在诗中。

诗中的秋草和秋蛾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思念之情。秋草茂盛,暗喻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而秋蛾的飞舞则增添了凄凉和无奈的氛围。

诗的结尾以灭烛解罗衣作为结束,表现了诗人在夜晚孤独无依的情感。这两个动作象征着诗人对彼此之间的绝望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相见的渴望。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的深情和无奈,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哀愁和离愁别绪。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成为了李白优美诗词创作的经典之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寄远其七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往来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