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高君正适轩

至静在平气,至神惟顺心。

道非贵与贱,达者古犹今。

功名属廊庙,闲暇归山林。

畜鱼观群嬉,笼鸟听好音。

不如一邱壑,随愿得飞沉。

开门纳日月,呼客解缨簪。

诗书抚尘迹,歌舞送光阴。

妖娴倾国笑,丝竹感人深。

豁然开胸次,风至独披襟。

樊笼锁形质,物外有幽寻。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题高君正适轩

《题高君正适轩》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至静在平气,

至神惟顺心。

道非贵与贱,

达者古犹今。

功名属廊庙,

闲暇归山林。

畜鱼观群嬉,

笼鸟听好音。

不如一邱壑,

随愿得飞沉。

开门纳日月,

呼客解缨簪。

诗书抚尘迹,

歌舞送光阴。

妖娴倾国笑,

丝竹感人深。

豁然开胸次,

风至独披襟。

樊笼锁形质,

物外有幽寻。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求。诗人认为至真至静的境界在于平和的心境和顺应内心的感受。道德修养并不取决于地位高低,达到境界的人在古代和今天都一样受到尊重。功名属于官庙,而闲暇时刻则归于山林。畜养鱼观赏其嬉戏,养鸟则欣赏其美妙的歌声。与其追逐名利,不如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随心所欲地飞翔或安静沉浸其中。开启心扉,迎接日月的光辉,欢迎客人,解下尘世的束缚。抚摩古籍和书写的尘埃,通过歌舞来感受流逝的时光。美妙的音乐和舞蹈可以让人深深感动。突然间心胸豁然开朗,内心得到解放,犹如风吹拂着独自披衣的人。外在的束缚无法限制内心的追求,心灵可以在物外的幽静之处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黄庭坚的思想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境界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自由和内心追求的向往。他强调了内心平和的重要性,认为内心的安宁和顺应是至高无上的境界。诗中穿插了对功名、闲暇、鱼鸟、日月、诗书、歌舞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与追求。最后,诗人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心灵的豁然开朗和自由自在的状态,强调了内心的力量和超越物质束缚的重要性。整首诗词意境清新,语言流畅,通过简短的文字展示了诗人独特的思想和情感,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题高君正适轩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功名山林闲暇廊庙达者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