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石颐寺

去年倚策忆春残,芳草重寻翠屈盘。

苔磴渐高天咫尺,岩花未老露蒙蒙。

鸣禽时托朝霞暖,烟涧犹分夜雨寒。

俯扑克众山皆迤,此心不尽四围宽。

作者简介(毛滂)

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人,约生于嘉佑六年(1061),卒于宣和末年。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入石颐寺

《入石颐寺》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毛滂。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去年倚策忆春残,

芳草重寻翠屈盘。

苔磴渐高天咫尺,

岩花未老露蒙蒙。

鸣禽时托朝霞暖,

烟涧犹分夜雨寒。

俯扑克众山皆迤,

此心不尽四围宽。

译文:

去年倚着栏杆回忆春天的残破景象,

芳草再次寻找翠色的曲径。

苔石阶慢慢地攀升,天空近在咫尺,

岩上的花朵还未凋零,露水朦胧蒙蒙。

鸣禽时而栖息在晨霞的温暖中,

烟雨仍然分散在夜晚的寒冷中。

俯身探索,山峦连绵不绝,

我的心情无法尽情地融入四周的宽广。

诗意:

《入石颐寺》描绘了作者游览一座名为石颐寺的山岳寺庙的情景。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追求。作者通过倚栏杆回忆去年的春天,再次寻找芳草盎然的翠色小径。他攀登着苔石阶梯,感受到天空近在咫尺,眼前的岩花依然未老,透过朦胧的露水散发出美丽的光辉。

诗中还描绘了自然界的声音和氛围。鸣禽栖息在晨霞的温暖中,烟雨散布在夜晚的寒冷中,这些细节为诗中的自然景色增添了生动感。最后,作者俯身探索山峦的奇妙,感叹自己的心境无法完全融入周围广袤的山水之中。

赏析:

《入石颐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春天逝去的思念之情。诗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在山岳寺庙中的所见所感。

诗中的芳草、翠色、苔磴、岩花、露水等意象,都展示了春天的生机和山水之美。通过细腻的描写,读者仿佛能够看到芳草盎然的小径、攀升的苔石阶梯和散发着光辉的岩花。同时,诗中的鸣禽、朝霞、烟涧和夜雨等意象,则增添了一种自然的声音和氛围,进一步丰富了整篇诗词的情感。

最后两句“俯扑克众山皆迤,此心不尽四围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深深感叹和内心的广阔情怀。作者将自己的心境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感叹自己的心境无法完全尽情融入四周的广袤山水之中,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主线,通过描写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抒发,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春天的思念之情。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命的思考,同时也能够领略到自然景色带来的宁静和广阔之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入石颐寺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夜雨蒙蒙咫尺朝霞鸣禽苔磴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