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三兄

少年曾管二千兵,昼听笙歌夜斫营。

自反丘园头尽白,每逢旗鼓眼犹明。

杭州暮醉连床卧,吴郡春游并马行。

自愧阿连官职慢,只教兄作使君兄。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奉送三兄

奉送三兄

少年曾管二千兵,

昼听笙歌夜斫营。

自反丘园头尽白,

每逢旗鼓眼犹明。

杭州暮醉连床卧,

吴郡春游并马行。

自愧阿连官职慢,

只教兄作使君兄。

译文:

送别三兄弟

少年时曾管二千兵,

白天听笙歌,夜晚斩敌营。

自觉头发已鬓毛斑白,

每次听到战鼓声依然振奋。

在杭州过着醉卧连绵的日子,

在吴郡享受着春游和马行。

自愧弗同,官职晋升过慢,

只能让兄长为使君,我为兄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写给自己的三个兄弟的送别之作。诗中作者回顾了自己年少时曾经管领二千兵士的经历,每次听到战鼓声都感到振奋,但如今已经老去,头发已经斑白。在人到晚年,回首往事时,感慨万分。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作者在杭州和吴郡的逍遥日子,愧疚不已,觉得自己的官职晋升过慢,只能让兄长来为官,自己则以兄长为使君。

整首诗真实地展示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感慨,表达了对兄弟的感情和思念之情。诗中情感真挚,豪情满怀,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每逢少年笙歌官职春游旗鼓自愧犹明自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