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感怀

洛阳岐路信悠悠,无事辞家两度秋。

日下未驰千里足,天涯徒泛五湖舟。

荷衣半浸缘乡泪,玉貌潜销是客愁。

说向长安亲与故,谁怜岁晚尚淹留。

作者简介(戎昱)

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秋日感怀

《秋日感怀》

洛阳岐路信悠悠,

无事辞家两度秋。

日下未驰千里足,

天涯徒泛五湖舟。

荷衣半浸缘乡泪,

玉貌潜销是客愁。

说向长安亲与故,

谁怜岁晚尚淹留。

中文译文:

洛阳的道路漫长无际,

无奈离家已经两度秋。

虽然白天还没走上千里路,

可是我只能在遥远的地方漂泊。

蓝色的衣衫潮湿了,

因为我思念着故乡的泪水。

我的容颜深藏着客居的愁苦。

对长安的思念和旧友的牵挂,

谁会在晚年仍然留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一个流亡在外的人物对故乡思念的深沉之情。首先,诗人用“洛阳岐路信悠悠,无事辞家两度秋”表达了自己离乡的艰辛和漫长的旅程。接着,“日下未驰千里足,天涯徒泛五湖舟”描绘了他还没有走得很远,却已经感到疲惫和迷茫。诗中的“荷衣半浸缘乡泪”表明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玉貌潜销是客愁”则暗喻着他在异乡的辛酸和痛苦。最后,“说向长安亲与故,谁怜岁晚尚淹留”让人感叹,他以长安为归宿,怀念和思念着年迈的亲人和旧友们。

这首诗通过描绘主人公离乡漂泊的艰苦和对故乡的深情,表达了人在异乡的孤独和无助感。同时,也表现出流亡者对回归家乡和与故友团聚的憧憬和渴望。整首诗写景含蓄,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悠悠辞家无事淹留玉貌荷衣千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