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病居喜卢纶见访

青青麦垄白云阴,古寺无人新草深。

乳燕拾泥依古井,鸣鸠拂羽历花林。

千年驳藓明山履,万尺垂萝入水心。

一卧漳滨今欲老,谁知才子忽相寻。

作者简介(李端)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野寺病居喜卢纶见访

野寺病居喜卢纶见访

青青麦垄白云阴,

古寺无人新草深。

乳燕拾泥依古井,

鸣鸠拂羽历花林。

千年驳藓明山履,

万尺垂萝入水心。

一卧漳滨今欲老,

谁知才子忽相寻。

译文:

麦垄青翠白云笼罩,

古寺荒废新草茂盛。

乳燕在古井中拾泥,

鸣鸠拂羽穿过花林。

藓苔在山石上绚烂,

蔓藤萝蔓悬挂水中。

我年事已高将在漳滨酣睡,

却不料知己才子来相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李端病居在野寺时,喜欢卢纶突然前来拜访的情景。诗人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古寺青翠的景色,以及乳燕在古井中捕捉泥土,鸣鸠穿过开满花的林间。通过这些细节描写,更加凸显了诗人所在的环境的宁静和荒凉。

诗人还用了宏大的意象来表达自然界的繁盛,如山石上驳杂的藓苔和长长的蔓藤萝蔓,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最后两句:“一卧漳滨今欲老,谁知才子忽相寻。”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精神和体力逐渐衰退,却意外地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才子卢纶,令人感到欣喜。

整首诗语言清新简洁,意境雅致,通过对自然景色和自身心境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充满了宁静和温馨的诗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白云古寺才子古井乳燕麦垄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