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暮与行书记过师子林

偶同看竹过林庐,素抱欣从此日舒。

浅碧云虚泉落后,孤红霞澹涧芳余。

放禅时至钟鸣室,施食人回鸟下除。

胜地每嫌山水隔,不因乘兴到应疏。

舂暮与行书记过师子林

《舂暮与行书记过师子林》是明代姚道衍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舂暮与行书记过师子林

偶同看竹过林庐,

素抱欣从此日舒。

浅碧云虚泉落后,

孤红霞澹涧芳余。

放禅时至钟鸣室,

施食人回鸟下除。

胜地每嫌山水隔,

不因乘兴到应疏。

中文译文:

在黄昏时分和行书之际,我与友人一起经过师子林。

我们欣然拥抱这份纯净,从那天开始畅快自在。

浅碧的云朵飘渺虚无,泉水落后于山间。

孤红的霞光在幽深的溪涧中弥漫,余香仍然残留。

在禅修时,钟声响彻禅房,

施食之时,人们回到鸟儿飞翔的地方。

美景总是被山水所隔断,

但我们不因为乘兴而到达,反而应该保持淡然心境。

诗意和赏析:

《舂暮与行书记过师子林》是一首描绘山水禅境的诗词。诗人姚道衍与友人一同走过林庐,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和宁静。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展示了浅碧的云朵与孤红的霞光,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在禅修时,诗人听到禅房里的钟声,这是对禅宗修行的一种象征。施食之时,人们将食物供养给鸟儿,展示了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诗人认为胜地之美不在于到达,而在于心境的淡然,通过禅修和观察自然,可以达到内心的宁静与解脱。

姚道衍通过《舂暮与行书记过师子林》表达了他对自然与禅修的热爱,强调了心境的重要性。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色、禅修的元素,展示了作者对于和谐、宁静、淡然心境的追求。这首诗词以简洁、清新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悟和体验,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舂暮与行书记过师子林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山水落后乘兴胜地看竹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