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曲

逆口不唱当时歌,当时笑声与曲和。

忍目不视当时字,当时字写当时意。

当时意断字空存,纵有前歌不忍闻。

楼凭西北栏干暖,病眼看天泪瘴昏。

望望行云迷笑电,晓梦依稀有时见。

只眉聚绿眼揉红,犹似临归别时面。

秋夜迟迟夜灯短,翠被孤眠不成暖。

旧时笑月不长圆,如今愁看月空满。

武陵几欲寻归路,桃花迷人不知步。

霜余芳草不成青,暮鸿飞入斜阳去。

作者简介(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楼上曲

《楼上曲》是一首宋代王令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楼上曲

逆口不唱当时歌,

当时笑声与曲和。

忍目不视当时字,

当时字写当时意。

当时意断字空存,

纵有前歌不忍闻。

楼凭西北栏干暖,

病眼看天泪瘴昏。

望望行云迷笑电,

晓梦依稀有时见。

只眉聚绿眼揉红,

犹似临归别时面。

秋夜迟迟夜灯短,

翠被孤眠不成暖。

旧时笑月不长圆,

如今愁看月空满。

武陵几欲寻归路,

桃花迷人不知步。

霜余芳草不成青,

暮鸿飞入斜阳去。

中文译文:

楼上的曲调

逆口不唱当时的歌曲,

当时的笑声与曲调合一。

忍心不看当时的字句,

当时的字句写尽当时的意境。

当时的意境断了,字句空存,

即使有前面的歌曲也不忍心去听。

依靠着楼上的西北栏杆取暖,

病眼眺望天空,泪水如雾瘴般昏暗。

眺望行云时常迷失笑声与电光,

黎明时的梦境依稀有时可见。

只是眉毛聚集绿意,眼睛揉擦红晕,

依然像当初临别时的容颜。

秋夜拖延,夜灯渐短,

翠色的被子孤独地无法取暖。

过去的笑月不再圆满,

现在愁眼只能看到空荡的月亮。

武陵山上,曾多次寻找回归的路,

桃花迷人,不知踏出多少步。

霜后余香草木不再青翠,

傍晚的大雁飞入斜阳远去。

诗意和赏析:

《楼上曲》通过描述一段过去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失落情绪。诗中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困顿。

诗中的"逆口不唱当时歌"表达了诗人逆来顺受的心态,不敢唤起过去的回忆和情感。"当时意断字空存"指出诗人的情感已经断绝,而文字只能空洞地保存着当时的意境。"楼凭西北栏干暖,病眼看天泪瘴昏"描绘了诗人凭借楼上的栏杆取暖,并以病眼望天,泪水如雾瘴般昏暗的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痛苦。

诗中还通过行云、笑电、梦境等形象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过去的模糊回忆和遥远的幸福的向往。然而,现实中的眉毛、眼睛等细节描写带来了对现实的沉重和无奈。

最后两句以武陵山、桃花和霜后余香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迷茫和对青春逝去的无奈。最后一句描述了暮鸿飞入斜阳的景象,意味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整首诗以忧愁、无奈和对过去的追忆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景物和情感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寂寞而忧伤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这首诗词展示了王令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通过对景物的独特描绘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读者在阅读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忧伤和对人生的思考,引发对生命和时光的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楼上曲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笑声不忍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