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赋梅花)

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

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

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春消息。

尚余花品,未忝今古人物。

看取香月堂前,岁寒相对,楚两龚之洁。

自与诗家成一种,不系南昌仙籍。

怕是当年,香山老子,姓白来江国。

谪仙人,字太白、还又名白。

作者简介(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念奴娇(赋梅花)

诗词:《念奴娇(赋梅花)》

未须草草,赋梅花,

多少骚人词客。

总被西湖林处士,

不肯分留风月。

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春消息。

尚余花品,未忝今古人物。

看取香月堂前,

岁寒相对,楚两龚之洁。

自与诗家成一种,

不系南昌仙籍。

怕是当年,香山老子,

姓白来江国。

谪仙人,字太白、还又名白。

中文译文:

不要匆忙,来赋写梅花,

有多少风雅的文人词客。

总是被西湖的隐士们,

不肯与风景月色分享。

稀疏的影子斜斜倾斜,

暗香在空中飘动。

□□的春天讯息。

仍然保留着梅花的品质,

不辜负今古的名士。

在香月堂前观赏,

冬天的寒冷相互对峙,

像楚国的两位龚姓贤良。

自己与诗人们成为一种,

不再局限于南昌仙籍。

可能是当年的香山老子,

姓白,来自江国。

被谪仙的人,字是太白,

又有个名字叫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辛弃疾在宋代所作,题目为《念奴娇(赋梅花)》。诗人以赋写梅花为主题,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和对诗人的自我认同。

诗中首先提到了有多少风雅的文人词客都在赋写梅花,可见梅花是一个备受文人推崇的题材。然而,诗人却常常被西湖的隐士所霸占,不愿与他们分享风景和月色,暗示诗人在文学创作中常常受到他人的阻碍和排斥。

接着,诗人以形容梅花的疏影横斜和暗香浮动,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诗人提到了春天的消息,表明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中独自绽放,成为一种难得的美丽。

诗人自比为尚未被今古名士所忘却的人物,他欣赏香月堂前的美景,寒冷的岁月中与楚国的两位姓龚的贤良之士对峙。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才的自信和对传世的渴望。

最后,诗人自比为香山老子,姓白,来自江国。他以太白为字,也有白作为名字。这里暗示了诗人辛弃疾自居于历代诗人之列,不再局限于南昌仙籍,超越时空的限制,成为一种独特的存在。

总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对自己诗才的自信,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文学创作中的困批判和对传统文人的疏离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写和自我意识的表达,展现了辛弃疾独特而深刻的诗歌才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人物不肯梅花风月消息草草暗香浮动花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