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正月十四日夜孙使君席上观雪,继而月复明)

风过冰檐环佩响,宿雾在华茵。

剩落瑶花衫月明。

嫌怕有纤尘。

凤口衔灯金炫转,人醉觉寒轻。

但得清光解照人。

不负五更春。

作者简介(毛滂)

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人,约生于嘉佑六年(1061),卒于宣和末年。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武陵春(正月十四日夜孙使君席上观雪,继而月复明)

《武陵春(正月十四日夜孙使君席上观雪,继而月复明)》是宋代诗人毛滂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风过冰檐环佩响,

宿雾在华茵。

剩落瑶花衫月明。

嫌怕有纤尘。

凤口衔灯金炫转,

人醉觉寒轻。

但得清光解照人,

不负五更春。

中文译文:

风吹过冰檐,环佩发出清脆的声响,

宿雾在华茵上蔓延。

只余下几朵瑶花,月光明亮。

害怕有尘土纤细的飞扬。

凤嘴衔着灯,金色绚烂转动,

人们醉酒中,感觉寒意轻。

只要得到清澈的光芒照耀着人们,

就不会辜负五更时分的春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夜景象,诗人在席间观赏雪景和明亮的月光。诗中运用了富有音响效果的描写,如风吹过冰檐时环佩发出的声响,以及凤口衔灯时金炫转动的画面。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绘,表达了对清冷、纯净的向往,将雪和月光作为象征,凸显了冬夜中的诗意和美感。

诗人以简洁而精准的语言,表达了对清光的渴望和追求。他希望能够得到清澈的光芒,解除人们的寒冷和困惑,不辜负早晨五更时分的春天。这种渴望也可以理解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希望的寄托。

整首诗以冬夜的雪景和月光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清净、纯粹和美好事物的追求。诗人通过这种景物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抽象而富有诗意的境界,并通过对清光的追求,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希望的向往。整首诗简练而富有意境,给人以清新的感受,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特色。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月明不负宿雾纤尘花衫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