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女曲

空原悲风吹苜蓿,胡儿饮马桑乾曲。

谁家女子在氇城,呜呜夜看星河哭。

黄金为闺主为宇,平生不出人稀睹。

父怜母惜呼小名,择对华门未轻许。

干戈漂荡身如寄,绿鬓朱颜反为累。

朝从猎骑草边游,暮逐戎王沙上醉。

西邻小姑亦被虏,贫贱思家心更苦。

随身只有嫁时衣,生死同为泉下土。

出门有路归无期,不归长愁归亦悲。

女身如弱难自主,壮士从姑不如女。

作者简介(刘子翚)

刘子翚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怨女曲

《怨女曲》是宋代刘子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空旷的原野上,悲风吹拂着蓬草;

胡族的男子饮马,奏起了桑乾曲;

在氇城里,有一位女子,呜呜地夜晚望着星河痛哭;

黄金为她作嫁妆,她平生未得显贵人的瞩目;

父亲怜爱,母亲珍惜,呼唤她的小名,挑选丈夫的门户并不轻易;

战乱使她四处漂泊,她青丝已经斑白,容颜也变得疲倦;

白天随着猎骑游荡在草原,夜晚追随戎王,在沙场上陶醉;

她的西邻小姑也被敌人掳走,贫穷和卑贱让她对家的思念更加痛苦;

只有嫁妆随身携带,生死都将成为泉下之土;

出门有去无回的路,不归的长久忧愁,即使回家也是悲伤;

女性的身躯虽然柔弱,但壮士从未像女子那样难以自主。

诗意和赏析:

《怨女曲》通过描绘一位女子命运多舛的境遇,表达了对战乱时代妇女困境的深切同情和对家国沦陷的痛心疾首。诗中的女子面临着战乱和贫困的折磨,被迫离开家乡,她的美貌和才情未能得到真正的赏识和珍惜,而只能沦为战乱时代的牺牲品。她的命运悲惨,充满无奈和痛苦,但她的坚强和顽强也在其中显露。

诗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如空旷的原野和胡族的男子的形象与女子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女子的孤独和无助。同时,通过描绘女子身边的人对她的怜爱和珍惜,强调了她的优秀和令人瞩目之处,与她所处的困境形成鲜明的反差,进一步凸显了她的不幸。

整首诗以悲凉的笔调展示了女性在战乱时代所承受的苦难和不公,同时也表达了对妇女命运的关切和对家国沦陷的忧心。诗中所展现的女子形象既是对历史的真实反映,也是对那个时代妇女命运的抒发,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怨女曲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平生黄金女子星河轻许苜蓿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