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

三月春光积渐微,不须风雨也应归。

与人又作经年别,回首空惊昨梦非。

江燕雏引芳草满,林莺出谷杏花稀。

沈郎别有伤情地,不为题诗减带围。

作者简介(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慕名相聘,托病不赴。正德末年以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旋即便致仕归乡。四方人士求诗文书画者,络绎道路。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年九十岁。有《甫田集》。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春归

《春归》是明代文学家文徵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天已经迈入三月,春光逐渐微弱,即使没有风雨,春天也应该归来。与人别离已经有了很多年,回首过去,只是惊觉昨夜的梦境并非真实。

江边的燕子带领着雏鸟,芳草茂盛,森林中的黄莺从山谷中飞出,杏花稀疏开放。沈郎(指自己)在某个伤感的地方,不为了写诗而减轻心头的忧伤。

这首诗词以春归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盼和别离的伤感。春光微弱的描写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即使没有明显的迹象,春天也会如期而至。作者通过与人的别离,唤起了对过去的回忆,但回首一看,发现昨夜的梦并非真实的现实,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无常。

在描绘自然景物方面,燕子引领着雏鸟,芳草丰茂,黄莺从山谷中飞出,杏花稀疏开放,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心情,他身处某个伤感的地方,感受到了别离的痛苦,但他并不为了写诗而故意淡化忧伤,保持了真实的情感表达。

整首诗词以简洁、清新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归来和别离的伤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示了作者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春归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回首芳草春光风雨杏花不须也应出谷伤情沈郎为题积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