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景山中道立(寺在菁山东北高山上,今废)

古寺残僧乱后稀,独来林下掩柴扉。

化人每转千声偈,辟地惟将一衲衣。

池上莲芳辞伴去,山中松偃识师归。

非关愿薄难行道,自是群生与道违。

赠景山中道立(寺在菁山东北高山上,今废)

《赠景山中道立(寺在菁山东北高山上,今废)》是明代张羽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古寺残僧乱后稀,

独来林下掩柴扉。

化人每转千声偈,

辟地惟将一衲衣。

池上莲芳辞伴去,

山中松偃识师归。

非关愿薄难行道,

自是群生与道违。

中文译文:

古老的寺庙,僧侣在动乱之后已经很少了,

独自来到林中,掩上了柴门。

修行的人每天诵读千遍佛经,

为了开辟一块净土,只需要一件僧袍。

莲池上的芬芳告别了,一同离去,

山中的松树躺倒了,知道师者已经回归。

并不是因为心愿薄弱而难以修行,

而是因为群生与佛道背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座古寺庙的景象和僧侣们的境遇。寺庙已经经历了动乱,僧侣们稀少残存。诗人独自来到这座寺庙的林中,关上了柴门,展现出一种静谧、寂寥的氛围。

诗中提到僧侣每天诵读佛经,千遍重复,以期望开辟一块净土。他们以一件简单的僧袍为衣,减少了物质欲望,专注于修行的道路。

然而,诗人同时描述了一种失望的情绪。莲池上的芬芳已经消散,山中的松树躺倒了,这象征着世俗的繁华和自然的壮美都离去了。师者已经回归,似乎表示修行者已经离开了这个世俗的凡尘,回归到佛法的殿堂。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修行道路的一种思考。他认为修行并不只是个人的愿望问题,而是与众生息息相关。修行者与众生之间存在着一种隔阂,众生往往与佛道背离,这也使得修行变得困难。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对古寺庙和僧侣生活的思考和感慨,既展现了修行者的坚持和奉献,也反映了修行道路的困难和众生的迷途。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赠景山中道立(寺在菁山东北高山上,今废)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古寺群生辟地一衲衣非关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