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夕

畎亩孤城外,江村乱水中。

深山催短景,乔木易高风。

鹤下云汀近,鸡栖草屋同。

琴书散明烛,长夜始堪终。

作者简介(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向夕

《向夕》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落寞的景象,描述了在边疆孤城外的田园景色和乡村河水的景象。诗中也透露出时间的流逝和万事皆变的主题。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畎亩孤城外,

在边疆的宽广田野上,

江村乱水中。

乡村的河水激荡着。

深山催短景,

高山上的太阳已经西斜,

催促着天色变暗。

乔木易高风。

乡村的树木很容易被风吹动。

鹤下云汀近,

一只鹤降落在云层上,

离我很近。

鸡栖草屋同。

一只鸡栖息在草屋上,

跟我同在。

琴书散明烛,

放弃了琴书,

不再点亮明亮的蜡烛。

长夜始堪终。

这漫长的夜晚终于可度过。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孤城外的田园景色和乡村河水的景象,传达了作者的思绪和落寞感。诗人通过表达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表达了他对生活变迁与人事无常的感慨。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乡村的鹤和鸡,以及放弃琴书和蜡烛的形象,表达了对平凡生活和自然界的关注和珍视。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生活的思考,向读者展示了对时光的思考和生命的短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孤城畎亩深山乔木长夜短景琴书草屋易高风明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