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四望亭

轩然独到碧峰头,万里青霄入寸眸。

日夜松声如雨急,古今山色与云浮。

废朝风物依依在,客路江波滚滚流。

汉辇已沈江树老,天涯寂寞下归舟。

作者简介(王珪)

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书四望亭

诗词:《书四望亭》

作者:王珪(宋代)

轩然独到碧峰头,

万里青霄入寸眸。

日夜松声如雨急,

古今山色与云浮。

废朝风物依依在,

客路江波滚滚流。

汉辇已沈江树老,

天涯寂寞下归舟。

中文译文:

坐在碧峰之巅,

远眺万里青天融入眼瞳。

日夜间不断传来松涛声,

古今山色与浮云交相辉映。

废弛的都城景物仍然在那里,

旅途上江波滚滚流淌。

汉朝的辇车早已沉没,

天涯孤寂,归舟归去。

诗意:

《书四望亭》是王珪的一首诗词,通过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表达了诗人对都城的遗憾和离别之情。诗中的碧峰、青霄、松声、山色和云浮等意象,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恢弘,与都城的凋敝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以都城为背景,表达了对朝政的失望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抒发了对归乡归舟的渴望和向往。

赏析:

《书四望亭》以自然景色和历史背景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川、江河和天空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诗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碧峰”、“青霄”、“松声”等,展现了山水之美和自然界的宏伟。与此同时,通过描写都城的凋敝和辇车的沉没,诗人表达了对朝政的失望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中的情感表达深沉而含蓄,既有对都城风物的依依不舍,也有对归乡归舟的渴望。诗人以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历史变迁的思考,展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之情。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遐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书四望亭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山色碧峰归舟如雨风物客路寸眸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