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读书

冉冉木叶下,萧萧山水秋。

浮云带田野,落日抱汀洲。

归卧无与语,出门何所求。

未能忘感慨,聊以古人谋。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舟中读书

诗词:《舟中读书》

作者:王安石(宋代)

冉冉木叶下,

萧萧山水秋。

浮云带田野,

落日抱汀洲。

归卧无与语,

出门何所求。

未能忘感慨,

聊以古人谋。

中文译文:

轻轻飘落的木叶下,

山水正发出淅沥的秋声。

浮云漂浮在田野上,

夕阳拥抱着汀洲。

回到家中,无话可言,

走出门外,又在追寻何物?

尚未能忘却内心的感慨,

只好借古人的智慧来自慰。

诗意:

《舟中读书》是王安石的一首宋代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对古人智慧的借鉴。诗中以秋天的山水景色为背景,通过木叶、山水、浮云、落日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诗人在归卧或出门的时刻,思考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内心感慨,感叹自己尚未达到心灵的宁静,于是借古人的智慧来寻求心灵的慰藉。

赏析:

《舟中读书》以简洁而自然的语言表达了王安石内心深处的思考和追求。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与世无争、心境宁静的情感。诗中的归卧和出门,象征着诗人在家中静心读书和外出寻求真理的两种状态。在这种思考和行动的过程中,诗人感叹自己仍未能达到内心的宁静,但他并不气馁,而是聊以古人的智慧来寻求解脱和慰藉。这种借鉴古人的态度体现了王安石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智慧的追求。

《舟中读书》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对内心境界的追求,同时展现了王安石对古人智慧的敬重和借鉴。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恬静、淡泊的诗意,激发人们对内心世界的思考和对智慧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舟中读书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落日萧萧浮云出门未能古人山水木叶田野归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