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二惠州

孤城千室闭重闉,苍莽平川绝四邻。

汉使尘来空极目,沙场雪重欲无春。

羞归应有李都尉,念旧可怜徐舍人。

会逐单于渭桥下,欢呼齐拜属车尘。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二惠州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二惠州》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孤城千室闭重闉,

苍莽平川绝四邻。

汉使尘来空极目,

沙场雪重欲无春。

羞归应有李都尉,

念旧可怜徐舍人。

会逐单于渭桥下,

欢呼齐拜属车尘。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辙作为使者奉命前往契丹的经历。诗中以平淡的语言表达了他在孤城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他对战争和离别的感慨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苏辙身处孤城的景象。"孤城千室闭重闉"一句中,"孤城"表达了边塞的寂寥和孤独,"千室闭重闉"则揭示了城门紧闭,防范严密的景象。"苍莽平川绝四邻"一句中,"苍莽平川"形容了广阔而辽远的大地,"绝四邻"则表达了与外界隔绝的状态。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他在这个孤城中观望汉朝使者的场景。"汉使尘来空极目"一句中,"汉使"指的是代表汉朝的使者,"尘来"意味着他们的到来,"空极目"则表达了他们的远行和远离的感觉。"沙场雪重欲无春"一句中,"沙场雪重"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艰辛,"欲无春"则表达了希望春天的到来以结束战争的愿望。

在最后的几句中,苏辙表达了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他提到了"李都尉"和"徐舍人"这两个人的名字,暗示了他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会逐单于渭桥下,欢呼齐拜属车尘"一句中,"会逐单于"意味着苏辙将在渭桥下与契丹人会面,"欢呼齐拜"则表达了他们对使者的欢迎和尊敬。

整首诗词以淡泊的语言和平实的描写,展现了苏辙作为使者的艰辛和离别的伤感,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词以简练的文字和真切的情感吸引读者,展现了苏辙的才华和对人生的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二惠州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孤城可怜单于沙场极目重欲应有欢呼苍莽念旧绝四邻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