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十首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

洙泗日已远,儒术日已丧。

学者称孔墨,为国杂伯王。

书生幸有闻,力薄不能倡。

默默世俗间,汝职无乃旷。

作者简介(陆游)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杂感十首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

《杂感十首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是宋代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洙泗日已远,儒术日已丧。

学者称孔墨,为国杂伯王。

书生幸有闻,力薄不能倡。

默默世俗间,汝职无乃旷。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陆游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感慨和思考。他觉得洙泗(指古代的两个大河)已经远去,儒术(指儒家学说)也已经失传。学者们只是空称孔子和墨子,而国家却充斥着各种琐碎的事务。作为一个书生,他虽然有所耳闻,但力量微薄,无法发起倡导。他默默地生活在世俗之中,觉得自己的职责是否有些荒废。

赏析:

这首诗词以洙泗日已远、儒术日已丧为开头,通过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儒家学说式微的忧虑。他认为学者们只是空谈孔子和墨子的名字,而忽略了实际的国家问题。接着,作者以书生的身份自谦,表示自己虽然有所耳闻,但力量微薄,无法引起变革。最后,他默默地生活在世俗之中,对自己的职责感到迷茫。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思考。他对儒家学说的式微感到忧虑,同时也反思了自己作为一个书生的责任和无力感。整首诗词以平实的语调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困惑,给人以深思的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杂感十首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不能学者书生幸有世俗无乃儒术力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