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中书俞侍郎二首

铨省承新渥,词垣访旧阴。

颓波回万折,断岸立千寻。

祗谓人犹已,那思昔异今。

时清犹愤死,天地是知心。

作者简介(洪咨夔)

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挽中书俞侍郎二首

《挽中书俞侍郎二首》是洪咨夔所作的一首诗词。洪咨夔是宋代文学家,他的作品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志为主题,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关切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以下是《挽中书俞侍郎二首》的中文译文:

铨省承新渥,词垣访旧阴。

颓波回万折,断岸立千寻。

祗谓人犹已,那思昔异今。

时清犹愤死,天地是知心。

这首诗的意境表达了洪咨夔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过去的回忆。下面是对每一句的分析:

- 铨省承新渥,词垣访旧阴。

这两句描绘了政府机构的变革和新旧交替。"铨省"指的是朝廷的考试机构,"新渥"表示新的变革和改革。"词垣"则指的是官员的官署。通过访问旧日的官署,洪咨夔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变革的思考。

- 颓波回万折,断岸立千寻。

这两句通过描绘波浪和岸边的景象,表达了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的不稳定性。"颓波回万折"意味着波浪翻腾,形势动荡。"断岸立千寻"则暗示政治和社会的不安定,宛如断裂的岸边。

- 祗谓人犹已,那思昔异今。

这句诗表达了洪咨夔对人们的失望和对社会变迁的思考。他觉得人们仍然处于原来的状态,没有真正意识到时代的变化。"那思昔异今"则表达了他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思考。

- 时清犹愤死,天地是知心。

这句诗表达了洪咨夔对时局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悲愤。他认为时代应该是清明的,但现实却令他感到愤慨。"天地是知心"意味着洪咨夔相信天地能够了解他的内心感受,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天地的希望和依赖。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挽中书俞侍郎二首》通过对政治和社会变革的描绘,表达了洪咨夔对时局的忧虑、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悲愤之情。通过景物的描写和对人们思想的批判,洪咨夔展现了他对社会的关切和对时代的期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挽中书俞侍郎二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天地千寻颓波垣访祗谓思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