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自京归家

篱落秋归见豆花,竹门当水岸横槎。

松斋一雨宜清簟,佛室孤灯对绛纱。

尽日抱愁跧似鼠,移时不动懒于蛇。

西江近有鲈鱼否,张翰扁舟始到家。

作者简介(李郢)

李郢,字楚望,长安人。大中十年,第进士,官终侍御史。诗作多写景状物,风格以老练沉郁为主。代表作有《南池》、《阳羡春歌》、《茶山贡焙歌》、《园居》、《中元夜》、《晚泊松江驿》、《七夕》、《江亭晚望》、《孔雀》、《画鼓》、《晓井》等,其中以《南池》流传最广。

立秋后自京归家

立秋后自京归家

篱落秋归见豆花,

竹门当水岸横槎。

松斋一雨宜清簟,

佛室孤灯对绛纱。

尽日抱愁跧似鼠,

移时不动懒于蛇。

西江近有鲈鱼否,

张翰扁舟始到家。

中文译文:

立秋后从京城归家,

篱落中的秋色中见到豆花盛开,

竹门横在水岸边。

松斋中下起的雨使得床上的清簟更加舒适,

佛室中的孤灯照着红纱。

整日抱怨愁苦,像老鼠一样蜷缩,

发生变化时却不动,懒得像蛇一样活动。

西江附近有鲈鱼吗?

张翰扁舟终于到达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李郢写于唐代的作品,描绘了立秋后归家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自我心境,表达了归家的欢乐和心情的愁苦。

首联写出了归家时的景象,篱落中的秋色和盛开的豆花,展现了宁静安逸的田园景致。竹门横在水岸边,给人以宜人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联写诗人抵达家后的情景。松斋中的雨使床上的清簟更加舒适,佛室中的孤灯照着红纱,给人以宁静和寂静的感觉。诗人的内心有些愁苦,整日抱怨,情绪低落,比喻自己像老鼠一样蜷缩。但又不愿意改变和行动,懒得像蛇一样活动。

末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向往和对渔猎的希望。诗人希望家乡附近的西江中能有鲈鱼,然后以张翰扁舟的方式回家。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自我心境,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痛苦,以及对家乡的思念和归属感。诗中的景色和情感相结合,给人以宁静深思的感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不动到家扁舟孤灯鲈鱼豆花水岸绛纱佛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