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羡溪声冷骇人,洞庭山翠晚凝神。

天将金玉为风露,曾为高秋几度贫。

作者简介(高蟾)

高蟾

(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河朔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家贫,工诗,气势雄伟。性倜傥,然尚气节,虽人与千金,非义勿取。十年场屋,未得一第,自伤运蹇,有“颜色如花命如叶”句。与郎中郑谷为友,酬赠称高先辈。乾符三年,(公元八七六年)以高侍郎之力荐,始登进士。乾宁中,(公元八九六年左右)官至御史中丞。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秋》

阳羡溪声冷骇人,

洞庭山翠晚凝神。

天将金玉为风露,

曾为高秋几度贫。

译文:

阳羡溪水清寒骇人,

洞庭山的翠色在黄昏时格外吸引人的注意。

天空中的金玉般的明月被视为风露,

曾经历过多少次高秋的贫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冷寞的秋景,通过描写阳羡溪的清寒声音和洞庭山的晚霞,营造了一个凝重而沉静的氛围。诗人将天空中的明月比喻为金玉,代表着秋天的风露。在诗中,天将金玉为风露,意味着秋天的宝贝月亮将成为风露的形象。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对贫困境况的回忆,诗人曾经历过几度高秋的贫困,这种贫困经历与秋天的寒冷气息相呼应,给人一种深刻的感受。

整首诗以凄婉的笔触描绘了寂静而寒冷的秋天景色,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和对经历的回顾与思考。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语言,传达了一种独特的诗意,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寂静与凄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骇人凝神天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