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游北山寺别本作雪窦寺访同野翁日东岩)

云多不记山深浅,人行半天岩壑。

旷野飞声,虚空倒影,松挂危峰疑落。

流泉喷薄。

自窈窕寻源,引瓢孤酌。

倦倚高寒,少年游事老方觉。

幽寻闲院邃阁。

树凉僧坐夏,翻笑行乐。

近竹惊秋,穿萝误晚,都把尘缘消却。

东林似昨。

待学取当年,晋人曾约。

童子何知,故山空放鹤。

作者简介(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台城路(游北山寺别本作雪窦寺访同野翁日东岩)

《台城路(游北山寺别本作雪窦寺访同野翁日东岩)》是张炎所写的一首宋代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云多不记山深浅,

人行半天岩壑。

旷野飞声,

虚空倒影,

松挂危峰疑落。

流泉喷薄。

自窈窕寻源,

引瓢孤酌。

倦倚高寒,

少年游事老方觉。

幽寻闲院邃阁。

树凉僧坐夏,

翻笑行乐。

近竹惊秋,

穿萝误晚,

都把尘缘消却。

东林似昨。

待学取当年,

晋人曾约。

童子何知,

故山空放鹤。

中文译文:

云朵多了也不记得山的深浅,

走了半天的人来到了岩壑之中。

广阔的野外传来飞鸟的声音,

虚空中映照出倒影,

松树挂在险峰上,令人怀疑它是否会落下。

流泉喷涌而出。

自己寻找幽深的源头,

借着瓢酒独自品味。

疲倦地依靠在高寒之地,

年轻时游玩的事情已经老去了。

在幽深的院落里寻找那座高楼。

凉爽的树下,僧人坐在夏天里,

他翻阅着笑语和欢乐。

靠近竹林,惊起秋意,

穿越葛藤迟了时光,

都将尘世的纷扰消除。

东林寺像昨天一样存在。

等待学习,重拾当年的心情,

晋人曾经发出邀约。

孩子们怎么会知道,

故乡的山空荡地放着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山野景色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的开头,诗人表示云朵的多少并不会影响他对山的认识,强调了对山的深邃和神秘的追求。在岩壑之间行走,听到野外的飞鸟声,感受到虚空的倒影,松树悬挂在险峰上,给人一种不稳定的感觉。流泉喷涌而出,增添了一丝清凉和生机。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倦倚在高寒之地,感叹年轻时的游玩已经逝去。他寻找幽深的院落和高楼,享受树下凉爽的夏天。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感慨。

诗的结尾,诗人描述了竹林中秋意渐浓,穿越葛藤时已经误入黄昏。他希望摆脱尘世的喧嚣,回到东林寺,学习和重拾当年的心情。晋人曾经发出邀约,但孩子们并不了解其中的含义,他们只看到故山空荡地放着鹤,不明白其中的深意。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山野的壮丽和寂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追求自我境界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山野的壮美和诗人内心的思绪。

诗词的美在于其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它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引发自己内心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生命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内心宁静和追求境界的渴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人行倒影旷野流泉深浅飞声虚空岩壑喷薄危峰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