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宗皇帝挽词五首

五载临朝浅,群生受福多。

徽名方镂玉,顾命忽陈戈。

风露翻金铎,尘埃满画鼍。

从兹天庆节,万寿复谁歌。

作者简介(王珪)

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英宗皇帝挽词五首

《英宗皇帝挽词五首》是宋代王珪所作的一组诗词。以下是对这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五载临朝浅,

群生受福多。

徽名方镂玉,

顾命忽陈戈。

译文:

五年间,刚刚登基执政,

百姓得享福多多。

徽号才刻在玉佩上,

顾命却突然陈戈。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英宗皇帝登基后的短暂统治。他刚开始掌握朝政,百姓们享受到了许多福利。然而,正当他的威名还未被深深镂刻在玉佩上时,突然陈戈,表示他被迫离开了政治舞台。

第二首:

风露翻金铎,

尘埃满画鼍。

从兹天庆节,

万寿复谁歌。

译文:

风雨摇晃着金铃,

尘土弥漫在画鼍上。

从此以后的天庆节,

万寿再由谁来歌颂?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英宗皇帝被迫离开政治舞台后的感慨。风雨摇晃着金铃,象征着动荡和不安。尘土弥漫在画鼍上,画鼍是一种古代的乐器,表示国家的安危动荡。诗人感叹自己被逐出朝廷后,天庆节的欢庆将不再由他来领导,万寿的祝福也不再由他来歌颂。

第三首:

陈迹惟书表,

恩泽可陈科。

万方来朝贺,

群后哭陈诺。

译文:

陈述的痕迹只能写在奏章上,

恩泽可以陈述科举成绩。

万方的人们前来朝贺,

群臣们在身后哭泣并表示忠诚。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英宗皇帝的谦虚和感恩之情。他认为政绩只能通过文字来陈述,而恩泽却可以通过科举考试的成绩来显示。万方的人们前来朝贺,表示对他的支持和祝贺,而群臣们则在身后哭泣,并表示对他的忠诚。

第四首:

德音声未绝,

天人独何如。

谁复垂明诏,

万方共一辞。

译文:

德行的声音尚未停止,

但天人之间又如何。

谁会再次颁发明诏,

万方齐声陈述。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英宗皇帝对自己声名未泯和希望再次执政的渴望。他认为自己的德行和声望尚未消散,但他对于再次得到天人(上天和人民)的认可和支持感到迷茫。他希望再次获得明诏,重返政治舞台,而万方的人们也将齐声陈述对他的支持。

第五首:

困庐抱残剑,

离别泪如潮。

千里封侯印,

归来梦寐中。

译文:

在困顿的庐山上,紧抱着残剑,

离别的泪水如潮水般涌动。

千里之外封赏侯爵的印信,

归来时,只是在梦中实现。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英宗皇帝被迫离开政治舞台后的遭遇和憧憬。他身处困顿的庐山上,抱着残剑,心中充满离别时的悲伤和惆怅,泪水如潮水般涌动。虽然在千里之外被封赏为侯爵,但这只是他在梦中幻想的景象,回到现实中,他依然是一个被迫离开权力的人。

赏析:

《英宗皇帝挽词五首》是王珪表达自己被迫离开政治舞台的一组诗词。这些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凄凉的情感,描绘了英宗皇帝对自己短暂统治的回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权力的渴望。诗中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如金铃、画鼍等,增加了诗词的意境和感染力。

这组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政治权力的思考和对自己命运的反思。英宗皇帝在担任皇帝的短暂时间里,虽然有些成就,但又被迫离开了政治舞台,感到无奈和遗憾。他对未来的前景感到迷茫,希望能够再次得到认可和重返权力之位。

整体上,这组诗词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王珪对人生和权力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政治环境的动荡和变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英宗皇帝挽词五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尘埃万寿名方顾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