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将作于少监

由来至宝出毫端,五色炎光照室寒。

仰望孤峰知耸峻,前临积水见波澜。

冰丝织络经心久,瑞玉雕磨措手难。

不是散斋兼拭目,寻常未便借人看。

作者简介(方干)

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酬将作于少监

酬将作于少监

由来至宝出毫端,

五色炎光照室寒。

仰望孤峰知耸峻,

前临积水见波澜。

冰丝织络经心久,

瑞玉雕磨措手难。

不是散斋兼拭目,

寻常未便借人看。

诗词的中文译文:

回应少监的作品

宝出自细毫的构瑰,

五色的炎光照亮了冰冷的房间。

仰望那孤峰才知其峻峭,

走近汇聚的水面才见其波澜。

冰丝编织经过岁月的打磨,

玉器雕刻难以用手为凭。

这并非散斋之间随便可见,

一般人难以欣赏其真意。

诗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为了回应某位监官(将作监的官员),赞美他创作的艺术作品而写的。诗人将宝贵的艺术作品比作诗人的诗作,说它们是由细微的毛笔构成,但在照耀下却散发出五彩的光芒,令人眼前一亮。诗人从低角度仰望作品,才能看到它们的高峻之处;靠近,才能感受到积水形成的波澜起伏。诗人还说,这些作品经过长时间的心血和努力,如冰丝编织一般细腻,如瑞玉雕刻一般精湛,不是随便可以制作的。最后,诗人表示借给一般人观赏这些作品并不方便,因为普通人无法领会其真正的价值和内涵。

赏析:

这首诗是以诗人对一位大臣创作的艺术作品的赞美之情而写的。通过描绘作品的宝贵、光芒、高峻和精湛,诗人表达了对这些作品的崇敬和敬畏之情。诗中所用的修辞手法独特,如将作品比作宝贝、冰丝和瑞玉,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简练,既表达出诗人对作品的赞美之情,又展示了诗人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诗中还透露了一种艺术创作的孤高和难以触及的感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积水由来不是波澜毫端孤峰仰望至宝拭目措手耸峻五色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