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坐法华寺东廊揽秀亭

西亭有名字,未若东亭宽。

东亭揽秀者,一目万峰峦。

云兴势浩浩,海立波漫漫。

左见桂阳路,右见春陵滩。

入山恨不早,行路良独难。

晚来无赖处,渺渺送归翰。

六日坐法华寺东廊揽秀亭

《六日坐法华寺东廊揽秀亭》是宋代诗人项安世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六天坐在法华寺东廊的揽秀亭,

西边的亭子名声不如东边宽敞。

东亭的景色尽收眼底,

一眼望去有万重峰峦。

云势蓬勃磅礴,

海浪翻涌漫无边。

左边可见桂阳路,

右边可见春陵滩。

进入山中,遗憾来得晚,

行路艰辛孤独难舍。

傍晚来到这无依无靠之地,

茫茫大地送行归翰。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法华寺东廊的揽秀亭中观赏景色的心境。诗中通过对东亭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壮美景色的赞叹和感慨。作者在揽秀亭中远眺,眼前尽是层峦叠嶂的山峰,云雾滚滚,海浪涌动。诗中还描绘了左边的桂阳路和右边的春陵滩,给人以广袤和自由的感觉。然而,作者深感时间逝去得太快,懊悔未能早日来到这里,同时也表达了在旅途中的孤独和艰辛。最后,作者把自己置身于无边无际的大地之中,感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赏析:

《六日坐法华寺东廊揽秀亭》这首诗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基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写,通过峰峦、云海、海浪等自然景象,给人以广阔、壮丽的感觉。同时,诗中的桂阳路和春陵滩等地名,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具体的历史感和地域感。

诗人在描述景色的同时,也透露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作者将自己的心境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诗中的晚来无赖处,渺渺送归翰,表达了作者面临别离和归途的无奈之情。整首诗以叙事的方式展开,通过景物的描绘,将作者的心情和思考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变幻无常的感慨。它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将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六日坐法华寺东廊揽秀亭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漫漫无赖行路名字良独难入山万峰东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