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送范景仁游嵩洛

寻山非事役,行路不应难。

洛浦花初满,嵩高雪尚寒。

平林抽冻笋,奇艳变山丹。

节物朝朝好,肩舆步步安。

酴醾酿腊酒,苜蓿荐朝盘。

得意忘春晚,逢人语夜阑。

归休三黜柳,赋咏五噫鸾。

鹤老身仍健,鸿飞世共看。

云移忽千里,世路脱重滩。

西望应思蜀,东还定过韩。

平川涉清颍,绝顶上封坛。

出处看公意,令人欲弃官。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次韵子瞻送范景仁游嵩洛

《次韵子瞻送范景仁游嵩洛》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寻山非事役,行路不应难。

我寻找山水之美,并非为了避免劳役,行走于山川间也不应该是困难的。

洛浦花初满,嵩高雪尚寒。

洛水旁的花儿初开已满,嵩山的高峰上仍然覆盖着寒冷的积雪。

平林抽冻笋,奇艳变山丹。

平原的林木中抽出冻结的嫩笋,呈现出奇异而艳丽的山茶花红色。

节物朝朝好,肩舆步步安。

每天都能欣赏到美好的自然景物,行走于这些美景之中,肩上的轿子踏实而稳定。

酴醾酿腊酒,苜蓿荐朝盘。

用上等的粳米和酒曲酿造出美味的腊酒,新鲜的苜蓿草摆在朝廷的餐盘上。

得意忘春晚,逢人语夜阑。

心情愉悦,忘却了春天的晚霞,遇到熟人时,交谈到深夜。

归休三黜柳,赋咏五噫鸾。

归家休息时,柳树已经三度凋零,写下了五篇关于凤凰的咏史之作。

鹤老身仍健,鸿飞世共看。

老鹤依然身体健康,鸿雁的飞行成为世人的共同景观。

云移忽千里,世路脱重滩。

云彩忽然移动,遥远千里,人生的道路也逐渐摆脱了险阻。

西望应思蜀,东还定过韩。

望向西方会想起蜀地,东归时必定会经过韩国。

平川涉清颍,绝顶上封坛。

穿越平原涉过清澈的颍水,登上绝顶封住祭坛。

出处看公意,令人欲弃官。

从这个境地可以看出公众的期望,令人产生辞官之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游历嵩洛山川的情景和所感所想。诗中以自然景物的变化和美好来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整首诗词语言简练,意境清新,展现了苏辙独特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次韵子瞻送范景仁游嵩洛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不应行路朝朝节物平林非事役